美軍近日進行了「2022勇敢之盾」聯合軍事演習。專家認為,從美軍近年軍演內容,可推測出未來美中之間若產生衝突,海戰將會是重點,更可觀察出美軍近二十年戰術思維的轉變。
兩年一次的「2022勇敢之盾」聯合軍事演習,是一項聚焦於海、陸、空、網絡以及太空等各種不同環境的整合式聯合作戰訓練。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接受大紀元專訪時分析,近幾年隨著印太戰略成為美國的重點,這是美軍二戰後重回海洋的關鍵因素,「軍事演習重點開始注重海戰的即時戰力」,更重要的是,近年來美軍的各種聯合軍演都是為了因應、遏止中共在海上擴張的意圖。
「未來美中之間若產生衝突,勢必會是海上大決戰。」他認為,很大機率是在西太平洋,台海區域的安危就是焦點。
專家:雲端指揮作戰 盟友聯合進行反制
對於美軍未來發展的新型戰爭模式,舒孝煌認為,美軍將採用「分散式作戰」概念,也就是美軍各個編製採零星、點狀式的遍布在海上,有別於以往傳統航母艦隊大舉集結的方式,同時整合海、空、陸軍,採取「雲端網絡化」作戰結構。
他說,未來海上作戰就由雲端網絡化來指揮作戰,只要在某海域上發生緊急事件,馬上聯繫最近的海上艦隊組織、戰機即時因應、反制,「可能就只是幾分鐘的時間」。
他分析,上述整合作戰,好處是武器不用太新,只要建構好軍事聯絡網,美軍就可以與各國進行聯合作戰。比如,只要武器彈藥相容,美軍就可以整合法國、日本、英國的導彈、戰機等,與他們在戰爭中互助合作。
中共的003航母「福建艦」剛剛下水,是否成為東亞和南亞鄰國的海上的威脅,引發各國關切。舒孝煌說,現在的航母作戰已經不是重點,因為航母過於龐大,很容易在海上成為攻擊目標,且其性能還需要長期測試才能看出後續的影響。
海上分散式作戰 美近5年新戰術
分散式作戰概念,是美軍近五年來發展出來的小型戰術。國防安全研究國防戰略與資源所副研究員陳亮智向大紀元表示,這跟過去二戰、冷戰期間艦隊、艦砲的大型戰術有所不同,當時航母艦載機可以擔任延伸遠程攻擊的型態,但隨著攻擊距離可以拉得更遠,艦隊不用再靠近敵人進行部署,美軍戰術已出現改變。
他說,為避免在海上受到對方攻擊,艦隊整體必須縮小,「就是不要集中,要能夠分散,讓敵人無法聚焦航空母艦」。
他表示,從分散式作戰概念可觀察出美軍近二十年的戰術思維的轉變。
陳亮智說,美國海軍將大型航空母艦、戰艦安排在第二島鏈,或是關島以東部署,等於分散在日本、台海、南海、菲律賓海周圍,讓敵人打擊的範圍變成非常廣且分散,若是資訊掌握確實,當敵方入侵時就可馬上聯絡當地小部份艦隊組織,進行導彈反制、攻擊。
他進一步分析,美日聯合導彈基地甚至可以聯合海、陸、空軍進行攻擊,不用大舉將整個艦隊開到台灣東部水域、台灣海峽,或是敵方附近周圍才可進行打擊念。
對中共003航母「福建艦」下水,陳亮智認為,中共現在戰略意圖是,將航母逼近台灣東部水域第一島鏈,甚至第二島鏈,就是為了迫使美軍航母必須往後退,如此一來台灣海峽就如同中共囊中物,中共發展航母其實目標還是針對美國。
他說,也是為了實踐「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
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為軍事術語 ,簡單地說,就是一旦出現突發事件,當事其中一方迅速在事發區域劃定禁區,阻止第三方武裝干涉的能力。
他說,中共軍隊反介入/區域拒止的具體手段,就是打擊美軍航母編隊,使其不敢輕易逼近中國周邊海域。若具體一點,就是中共軍隊阻止美軍介入東海、台海、南海潛在軍事衝突,突破第一島鏈(日本、台灣、菲律賓等),以至威懾第二島鏈(關島、馬里亞納群島等),取得局部軍事優勢的能力。
陳亮智也表示,從下水、測試、驗收、成軍、訓練等階段,到真正能形成戰力,保守預估還需3到5年,但是美軍航母訓練已有90幾年歷史,中共航母依舊就還在摸索階段,美中之間的較量所引發的影響,還需要時間觀察。#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