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研究提出,就太陽系而言,地球、金星和火星都是從含有冰晶和碳元素的塵埃為基礎模塊構建成的,這意味著有可能銀河系內其它恆星系統的情況也是如此,所以富含水份的行星可能是很常見的情況。
很多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在其誕生後某個時期,被一顆帶水的小行星撞上後帶來的。所以在探尋地外文明的各種理論和方法中,有趣的是,多數科學家也以一顆行星有多大幾率被帶水的小行星撞上,作為孕育外星文明的基礎條件之一——有水。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看法:行星誕生的初期都是有水的,是後期發展過程中遭遇某些條件的變化而失去了水資源。比如金星的水份被太陽風奪走;火星的水資源可能被鎖在礦物質中,或是因為火星失去磁場而發散到太空中。
所以他們提出,應該考慮的是一顆行星有多大幾率能夠留住水份,而這通常「取決於行星與其宿主恆星的距離」。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電腦模型,計算行星從最小的基礎模塊聚合在一起不斷變大最後誕生行星的過程。科學家已知的是,銀河系內所有年輕恆星周圍,都環繞著毫米大小的、含有冰晶和碳元素的塵埃粒子。這份研究在這一基礎上推測,地球在45億年前,也是由這些塵埃粒子組合而成。
他們的模型顯示,地球最先從捕獲富含冰晶和碳元素的小石塊開始,組合成只有目前質量的約1%的小球。之後越長越快,經過大約500萬年達到現在的質量。在這個過程中,地表的溫度快速升高,導致小石頭內的冰晶向表面蒸發,雖然地球很幸運,地表有70%的面積被水覆蓋,可是現在看到「只有0.1%的行星有水」。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約翰森(Anders Johansen)說:「銀河系內所有的行星可能都是從一樣的基礎模塊構建起來的,這意味著在銀河系的其它恆星系統內,只要溫度條件合適,也有很大幾率出現與地球含水、含碳量一樣的行星——也有孕育生命的潛力。」
合作研究者比扎羅(Martin Bizzarro)認為這些行星上很可能也有智慧生命。「我們的模型顯示,如果所有的行星都有和地球一樣的含水量,那麼它們不僅會和地球一樣有水、有海洋,也會有一樣數量的陸地板塊。如果是這樣,那上面有生命的幾率很大。」
這份研究2月17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