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0歲女性有糖尿病史,因工作性質必須穿高跟鞋,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拇趾甲在持續受壓迫下,產生凍甲而引發甲溝炎。反覆發生的甲溝炎讓她走路疼痛,加上血糖控制不佳、抵抗力較差,後來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每當甲溝炎一發作就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療,凍甲問題並未根本解決,讓她困擾不已。

另一位50歲男性長期修剪腳趾甲的方式不當,發生捲甲合併甲溝炎的症狀,只要甲溝開始疼痛,就得去找美甲師傅修趾甲。但是越修反而趾甲越來越小片,長出來的趾甲也越來越彎,很容易長到肉裏,已變成惡性循環。

注意凍甲危機的3症狀

書田診所皮膚科主任醫生蔡長祐表示,凍甲是因為趾甲與旁邊甲溝反覆摩擦形成甲溝炎,造成紅腫疼痛,導致反覆性感染或肉芽組織形成。如果趾甲周圍老是疼痛、趾甲旁邊經常流湯或流血、趾甲插入旁邊的肉或皮的情況時,就要小心凍甲危機,當免疫力較差時,可能引起潰瘍,甚至蜂窩性組織炎。

五個常見凍甲發生原因

蔡長祐說,臨床上常見凍甲的發生原因有下列5個。

1.不當地修剪趾甲。

2.先天性的甲面過寬。

3.穿不合腳、過緊的鞋子。

4.反覆拔除趾甲或過度修整。

5.扁平足者的大腳趾容易著地,使之產生壓力磨擦甲床邊緣。

穿不合腳、過緊的鞋子也是凍甲發生原因之一。
穿不合腳、過緊的鞋子也是凍甲發生原因之一。

趾甲修剪的時機與方式

蔡長祐指出,凍甲初期看似問題不大,但在未根治的情況下會經常復發,讓人困擾不已。在臨床上觀察,很多凍甲患者為了減緩腳趾疼痛,會把趾甲修得更短,殊不知可能讓後來長出的趾甲更彎曲,更容易刺進周圍的皮膚,造成慢性甲溝炎。正確的剪趾甲方式,建議洗澡後進行,以平剪方式修剪,不宜修剪過短,趾甲一定要留白。

甲溝炎的治療方式與療程

蔡長祐說,甲溝炎依嚴重程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除了拔除部分趾甲,修剪過度增生的肉芽組織外,也可以通過使用趾甲矯正器的方式治療。趾甲矯正的原理是利用各類素材(記憶金屬絲線或是膠狀貼片)產生回彈的力量,將捲曲的趾甲扳平。經醫生評估後,依據不同疾病成因,再輔以藥物、矯正器等進行治療,例如:灰趾甲需搭配抗黴菌藥、厚甲須做甲面處理等,療程通常需3~6個月。

保護趾甲

遵循「護甲六招」

蔡長祐提出,要保護趾甲健康,應遵循「護甲6招」,養成護甲的好習慣。

1.趾甲要平剪。

2.避免趾甲激烈碰撞。

3.勿穿不合腳的鞋子。

4.保濕雙腳,塗抹乳液或足霜。

5.每天撥趾肉,用手將趾肉往外撥,幫助恢復彈性。

6.趾甲周圍皮膚加強保濕,塗凡士林或趾緣油,減少硬皮發生。

蔡長祐提醒民眾,甲溝炎一旦發作會讓人非常苦惱,當趾甲出現不適或異狀時,千萬不要將趾甲修剪過短,應尋求專科醫生協助,找出適合的治療方法,才能擺脫凍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