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組志願者進行的研究發現,在紙上書寫有助於大腦活動。研究人員說,紙上書寫的獨特性、複雜度、空間感和觸覺信息很可能會幫助改善記憶。

測試在48位志願者中展開,他們年齡介於18歲-29歲,按照記憶力,對數字或模擬(紙質)方法的偏愛,以及性別、年齡和其它方面等分為三組。測試過程中要求他們閱讀一篇虛構故事,故事中兩個學生正在討論時間安排,包括14個上課時間、交工作截止日期和約會時間。

三組志願者分別使用紙和筆,平板電腦或大的智能手機來記憶模擬對話討論的內容,記憶時間不限,但要求他們像平常那樣記憶,不需要額外複習。

記憶步驟完成後一小時(中間特意製造干擾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志願者需回答一系列問題以測試他們的記憶情況,並在他們回答問題時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測量其大腦血流量。

結果發現,三組人員回答問題所用時間差異明顯,紙筆組用了11分鐘完成答案,平板電腦組14分鐘,智能手機組用時最多,約16分鐘。而且還發現,如果一個志願者在平時習慣於用紙筆做記錄,在測試中他們使用了數字設備,那麼其所用時間與平時就使用數字設備記憶的人用時一樣。

因此研究人員相信,速度的差異與人的記憶方式或大腦中相關編碼活動有關,而不僅僅是因為其習慣使用甚麼工具。

而且根據磁共振成像結果,研究人員發現,三組人員的大腦活躍度也有顯著差異,使用紙質記憶的志願者,他們大腦中控制語言、想像、記憶和空間定位(後二者位於大腦海馬體區域)的區域有更多活動。因此,研究人員說,大腦海馬體區域的活躍代表紙質材料包含更豐富的能幫人回憶的空間細節。

東京大學神經科學家、此項研究成果著作者久吉酒井(Kuniyoshi L. Sakai)教授說,與電子文檔相比,紙張包含更多獨一無二信息,有助於增強人們的記憶力。這些信息包含更豐富的空間信息,如材料特徵,不規則筆觸和不均勻形狀(如折角)。而數字紙是統一的,滾動時沒有固定位置,並且關閉應用程式後其上面的內容會消失。

但是,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在電子書上,人們利用加下劃線、畫箭頭、在頁邊空白處手寫彩色記錄、添加虛擬便箋或其它獨特的方式,也能幫助人們的記憶。

研究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即參加測試的志願者使用紙張記錄的速度比使用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快約25%,這與人們普遍的認知剛好相反。

這篇文章已發表在《行為神經科學前沿》雜誌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