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螞蟻上市緊急叫停後,中共對阿里系的打壓接連不斷,而圍繞馬雲的各種猜測也一直沒有停過,近日,又有消息稱,中共金融監管機構,正在逼馬雲交出消費者數據。

馬雲交出消費者數據來保命?

1月6日的時候,《華爾街日報》報道說,根據了解監管情況的中共官員和政府顧問透露,中共當局不僅將像對待銀行一樣監管螞蟻集團的貸款業務,還計劃要馬雲分享一直不願交出的螞蟻集團的消費者信息。

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中共監管部門正在考慮的一個方案,就是要求螞蟻集團,把它的數據資料輸入給中共央行運營的全國信用報告系統。

另一種方案,是讓螞蟻集團和一家實際上由中共央行控制的信用評級公司分享這些信息。據說螞蟻雖然是這家信用評級公司的股東,但是還沒有交出數據。

根據公開信息,螞蟻集團目前在全球的用戶已超過12億,年度活躍用戶超過了10億。螞蟻集團所經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裏面擁有數億用戶的消費習慣、借貸行爲、繳費與貸款還款等數據。中共監管機關稱,和中國其它銀行相比較,這些資料讓螞蟻擁有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螞蟻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於兩大業務,一個是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另一個,則是數字金融科技平台。

根據媒體的報道,螞蟻集團承作貸款對象已經達到5億人,放款資金大多來自與螞蟻合作的100多家商業銀行。依照協議,違約風險主要由銀行承擔,螞蟻則以中間人身份賺取利潤。

這意味著,螞蟻集團作為中間人,在分取中間利潤的同時,一手掌握著10億多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等數據,另一手掌握著約5億人口的支付帳單、借款及還款數據。而作為承擔風險的銀行,卻根本無法掌握風險來源,就是借貸者的信息。

2020年11月時,中共市場監管總局發佈了一份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而在中共體制下,這樣的反壟斷指南決不會只是市場意義上的,相信背後有著更深層的政治目的。

我們知道,馬雲的螞蟻帝國,就是構建在大數據之上的,像中共搞的信用評分體系,螞蟻集團還做了大貢獻,2016年的時候,螞蟻金服就喊出了「讓每個中國人都有信用評分」的口號,旗下的支付寶「芝麻信用」,還被視為是中國首個通過大數據給用戶進行信用評分的商用案例。

而螞蟻呢,還利用大數據,在中共維穩上幫了不少忙,2019年年初時,支付寶還曾經發佈消息說,在一年中協助公安機關抓捕了近千人,當然,背後可能有更多沒有公開的故事。此外,螞蟻還因爲非法蒐集私人以及專有數據等,被中共網信辦下令整改過。

除了馬雲的阿里,中國還有騰訊、京東等這些互聯網巨頭,它們手裏都握着重量級的大數據信息,像是大數據殺熟的說法,也都離不開這些巨頭們的數據管控。

而中共自己呢,這些年也一直在大力發展大數據建設,實現黨的極權管控需要,像是人臉識別、天網工程等,24小時的監控無處不在,根據黨媒自己的披露,截止到2019年,中共已經建立了大約7.4萬個數據中心,佔比超過全球數據中心的五分之一。

而未來,中共不論是要搞計劃經濟,或是要按照政治需要管控資源,都得仰賴大數據。所以,無論是經濟意義、還是極權需要,中共都會想要掌握這些數據資源。

此前曾有消息人士曝出消息說,這幾年,身爲螞蟻集團大股東的馬雲,一直在抗拒監管機關索討消費者信用資料的要求。消息不知真假,而且即使屬實,也無法知曉馬雲背後的心態,真是出於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呢?還是想保有所謂競爭優勢呢?還是想以此爲交換籌碼呢?

但是從馬雲目前的處境來看,似乎已經沒有跟中共高層討價還價的可能了。現在的馬雲,被邊控、被失蹤的壞消息不斷。而馬雲呢,不知是真失蹤,還是真沉的住氣,總之,自從在去年10月份的上海金融峰會上高調批評了中共金融系統後,人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公共場合過,即使是在螞蟻上市被叫停後,公衆也沒有看到馬雲出面做任何解釋。這幾天呢,各西方媒體以及社交網絡平台也都奇怪地不約而同的關注一個話題,那就是「馬雲去哪兒了」?

馬雲沒失蹤 只是太低調?

4日的時候,法國《解放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失寵又失踪的億萬富豪 傑克·馬》,而其它媒體,像是《華爾街日報》等,也隨即發出了相似的疑問。

作為中國和全球的著名企業家,馬雲的消失,有可能是自己主動選擇隱身的,當然也可能是被消失、或是被禁聲的。中共對黨內不聽話的自己人、或是犯了事的黨員,有所謂的「雙規」審查,一被「雙規」,就被嚴控人身自由,而馬雲自己就是中共黨員,所以還有人推測,說不定馬雲是被「雙規」了。

不管馬雲持續消失的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但是,這樣一個在中國商界可以呼風喚雨的人物,就這麼突然的消失在大衆視野中,相信確實會讓很多政商界人士、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們感到有點不舒服。因爲在中共當前的言論收緊、財政負擔加重的情況下,馬雲的遭遇具有了一種警誡的示範作用,也很有可能會是一些人的前車之鑑。

而這一次,海外多家主流媒體,在同一時間點一起關注馬雲失蹤,也讓一些分析人士感到奇怪,因爲很像是國際資本和中國國內的政經人士,一起運作的結果,似乎是在通過媒體尋找馬雲的方式,表達對事件的關注,以施壓中共當局。

而就在馬雲的失蹤消息滿天飛的時候,1月5日,中國華融前董事長賴小民,因爲受賄、貪污等罪名被中共判處死刑,因爲近年來中國對經濟類犯罪判處死刑的案例很是少見,所以賴小民一案也引發了衆多關注。根據大陸媒體的報道,賴小民貪污數額高達17.88億元人民幣,金額巨大,但中共貪官中,比賴小民受賄貪污金額更多的應該不乏其人,像是周永康、郭伯雄等人,據說百億、千億都有,也沒有被判死刑。

賴小民曾經是大型國有借貸機構華融的負責人,因此呢,有媒體評論說,賴小民的重判,或是在向中國商界檯面人物發出信息,告訴他們需要循規蹈矩。而對於同樣是商界巨頭的馬雲來說,此時傳來的賴小民被重判的消息,應該也有了一種別樣的意味,難免有種兔死狐悲之感。

好像是爲了印證這種可能性,兩天前,美國對沖基金大亨巴斯還剛剛對CNBC透露,馬雲將在1年半內被判刑,刑期10年,而且巴斯還願意因此和CNBC的記者對賭1美元。

中國年輕人的錢都花哪兒了?

說完馬雲的消息,我們接下來,關注一下中國年輕人的負債情況,其實這個負債也和馬雲有相關性,因爲牽扯到螞蟻的「花唄」。

根據英國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發佈的2019年《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統計,在年輕群體中,總體信貸產品滲透率高達86.6%,實際負債人數佔總體44.5%,近一半的年輕人過著「花明天的錢享受當下」的負債生活。而另一份調查顯示,中國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群中近半數都是90後,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

中共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信用卡超過半年還沒有還貸的總額高達854億元,比10年前翻了10倍多。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後」幾乎佔了一半。

這些年輕人借貸買了什麼呢?除了一些輕奢商品外,還包括化妝品、衣服以及電子產品,另外,也有一些聽上去非常離譜的消費內容,比如大陸新浪網上曾登過一篇文章,內容提到一位使用「花唄」的年輕人,靠借貸打賞平臺主播,從最初的幾百、幾千,到後來甚至一天就花費兩萬,最後因爲打賞主播欠了30萬,還貸4年沒有塗過臉霜。

一位有著6年貸款諮詢經驗的,名字叫做「丹妮」的業內人士也對媒體提到,她的90後客戶,借錢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滿足消費需求,二是以貸養貸,她的這些客戶中,大學生是「軟柿子」,因為沒有社會經驗,又怕名聲受損,最容易被催債公司恐嚇。

「丹妮」說,90後是網際網絡的原居民,瀏覽網頁、刷短視頻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用戶點了關於貸款的相關信息或者推廣鏈接,他們就可以被大數據和演算法精準跟蹤。這個演算法,跟蹤、操作簡單,快速到賬,對於沒有太多社會經驗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就成了各大網貸平臺爭搶的「蛋糕」。

那麼,這些年輕人要如何才能走出網貸的陷阱呢,一些調查文章認爲,沒辦法,上岸主要靠父母。

一些年輕人,被這種方便的借貸消費吸引並套牢,不知生活之憂,只管活在當下,即使是2020年的大疫情,也似乎沒有影響到這些年輕人的消費方式。只是,在疫情重創中國經濟之後,催款方卻急了。

2020年6月時,《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僱傭了數以百計的員工,來協助銀行和持牌在線信貸機構追債。公司負責人說,中國年輕人的貸款違約率上升,這個消費群體在疫情暴發前已經有大量借貸,支撐他們「大手大腳」的消費方式。對於這些年輕人,貸款收回方打電話給他們的父母和朋友是相對有效的方式,而對於其中年紀大些的借款人,打電話給他們的僱主,還債機會則會更高。

這個網貸,不但改變了這些年輕人的生活,也改變了馬雲的生活,而在新一波的疫情衝擊下,不知道這些借款和催款的故事是否還會越演越烈?@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經濟研究所
剪輯:大中
監製:Ingrid
粵語配音:Ada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