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劉女士患有骨質疏鬆症,4年前因腰部骨折曾接受手術,並於手術後定期施打骨質疏鬆藥物保養骨骼。近日因背痛、坐臥困難與走路不穩而回診,醫生安排她進行零輻射核磁共振造影(MRI)檢查,結果發現胸椎壓迫性骨折,而且胸椎位置有個長在脊椎內、大小1.5厘米的脊膜瘤。

由於病灶位置特殊,手術風險極高,醫生與她及其家屬溝通後,決定採行脊椎顯微手術取出腫瘤。術後劉女士即可自行下床,化驗結果為良性腫瘤,無需做放射或化學治療。

女性脊膜瘤發病率高於男性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龔煥文說,脊膜瘤發生率極低,每年每10萬人中約1人發病,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4~8倍。而人體脊椎位置又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和尾椎;如果患處位於胸椎,極可能造成胸悶、心律不整或腸胃功能不良等。

原發性腫瘤依生長位置區分

龔煥文說明,脊椎中的脊髓外側包覆著一層硬脊膜,其為較強韌的纖維組織,可有效阻止腫瘤穿透。原發性腫瘤可依生長位置區分成硬脊膜外的「骨源腫瘤」、位於硬脊膜內的「神經鞘瘤」和「硬脊膜瘤」、位於脊髓內的「室膜瘤」和「星狀細胞瘤」。

進行骨折灌漿 與脊椎顯微手術

龔煥文補充說,上述案例劉女士為良性的胸椎硬脊膜內的「硬脊膜瘤」,良性腫瘤雖然較惡性腫瘤長得慢、侵犯性低,但只要生長在中樞系統,治療風險就大大提高,如果不進行醫治,患者將逐漸癱瘓。因此在與她及其家屬充份溝通後,醫療團隊隨即進行骨折灌漿手術與脊椎顯微手術,在手術中即時監測神經功能。

手術原則上必須先減壓骨板再將脊膜打開,才可切除腫瘤,一般做法會截斷患處上下的骨頭,再用釘子固定;但是劉女士的骨質疏鬆太過嚴重,釘子難以固定,加上其病灶位在胸椎,有肋骨做保護,因此經X光導引,以新式椎體3-D三角架將骨頭撐起,使其呈現開傘般的狀態後,再灌入水泥。然後在監測神經系統下將硬脊膜打開,找出腫瘤並切除。

隨時提高警覺以免延誤病情

龔煥文提醒患者,手術後務必注意是否有下肢肌肉力量減少的情形,如有應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儘快做進一步檢查與處置;同時呼籲一般民眾,如果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或無力,應提高警覺,前往就醫找出病因,以免延誤病情。◇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