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健觀念的逐漸升高,越來越多民眾選擇在定期健檢中,加入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低輻射肺部電腦斷層、正子造影檢查等高階影像的檢查,所以許多「健檢偶發瘤」(incidentaloma)也因此被發現。

揪出小腫瘤 醫:多數是良性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生康宏銘表示,健檢偶發瘤是指在健康檢查中偶然發現的腫瘤,通常沒有明顯不適症狀,良性的比例較高,但也有可能為惡性;常見發生於甲狀腺、肺、腦下垂體、腎上腺、肝臟、腎臟、胰臟、卵巢等位置。以甲狀腺為例,一般人終其一生,有50%的機會出現甲狀腺結節,但其中真正的惡性腫瘤不到5%。

持續追蹤 先弄清楚別緊張

康宏銘說,門診時經常看到患者帶著一本厚厚的體檢報告,上面詳盡各個身體部位的影像檢查,檢查發現許多器官都出現偶發瘤,患者因此疲於奔命地到各專科門診掛號,但在有限的門診時間裏,通常無法達到充份又有效的溝通。因此需要整合個人的病史、家族史、身體診察徵候、血液檢查結果、病灶影像特色等各項相關資訊,才能做出適當的處置策略,進行持續追蹤、切片檢查或手術。

舉例來說,肺結節是健檢常見的腫瘤,根據文獻報告顯示,肺部電腦斷層出現肺結節的比率,從8%~51%不等;通常根據受檢者的年齡、抽煙與否、過去病史,以及肺結節出現的部位、大小、形狀等,可以先概算出惡性腫瘤的機率,參考此項風險值的高低,再根據病灶是屬於實心結節或毛玻璃狀結節等狀況,以評估是否需要立即開刀、切片檢查,或是定期追蹤。

多項檢查 輻射暴露須考慮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健康檢查的主要目的。康宏銘提醒,對於檢查後發現身體有異常時,應與醫生討論評估後續的追蹤與處置。此外,除了病灶是良性或惡性讓人費心之外,輻射暴露的風險也應該加以考慮,許多高階影像的檢查儀器輻射暴露劑量較高,建議民眾若有進行檢查的需求,要先與醫生討論檢查的項目,才能讓健康檢查合理又有效率。◇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