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宣稱P2P清零,但8,000億待收債務成謎。從北京到海南,全國各地都有資金出借受害人維權高喊「還錢」。受害人與平台方簽訂的合同被指是霸王條款。(接上文)

玖富用戶被平台要求填寫的「授權委託書」截圖。(受訪者提供)
玖富用戶被平台要求填寫的「授權委託書」截圖。(受訪者提供)

出借人違心與平台簽協議

玖富P2P平台 要出借人簽不公平協議

北京玖富普惠科技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玖富普惠。

據了解,玖富用戶被平台要求填寫《借款協議》,即在出借人借出資金時授權玖富普惠代為確認的一個協議,出借人不再另行確認出借文件。同時,出借人授權玖富普惠推薦並同意借款人標的等。

玖富一名出借人向記者確認,「是玖富自己拿去分的標,我們沒借錢之前根本分不到標。」另據媒體報道,很多受害人發現,借款標被全部打散。比如借10,000塊錢給平台,有人借一分錢、借幾塊錢,分24個月還,被指明顯就是假標。

此外,會同規定用戶不可撤銷的承諾,授權玖富普惠調用其電子簽章後,「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由本人自行承擔,放棄追究玖富普惠任何法律責任的權利」。

在出借人與玖富公司的《出借諮詢及管理服務協議》合同中,規定「當出借風險發生時,甲方應採取訴訟∕仲裁等合理合法的方式向借款人進行追責,不得將乙方及其關聯方列為共同被告,不得要求乙方及其關聯方承擔連帶責任,不得通過線上或線下媒體、輿論等方式對乙方及其關聯方進行負面報道,如由此導致乙方及其關聯方的損失,甲方應以其出借金額及回報賠付乙方及其關聯方,上述金額不足以賠付時,甲方應另行承擔賠償責任。」

時評員: 投資者簽下違法的合同

時事評論員田園認為,這可以說是霸王條款。「不但說不能追責,甚至還說不能通過線下輿論方式來監督,這在美國怎麼可能?這完全就是違反憲法第1修正案的言論自由、表達自由。」

「我向你投資你把我的錢弄丟了,我還不能登報紙批評你,這在美國是絕對不可能的,在其它西方國家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有在中國才可能出現這樣的欺霸。」他說,「但是在中國這個東西合不合法?就看你跟中共的這個關係鐵到甚麼程度。」

田園解釋說,像騰訊、華為這樣的公司,在中國也有霸王條款。比如在中國有一個人的手機爆炸了,找華為得不到賠款,就寫了帖子貼到網上去了,結果這個人就被華為起訴。像這種霸王條款,拿到別的國家是絕對行不通的,但在中國大陸是絕對有行得通的空間的。

「他的合同本身就是一個違法的東西,當然很多的投資者就是因為想逐利,對於這種條款估計連看都沒有看,不假思索的就簽了,最後的結果是這樣一個違法合同你簽了,你要負甚麼責任,違法一方負甚麼責任,現在都變成了一筆糊塗帳。」他說。

律師:P2P合同 基本上都是「霸王條款」

原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祝聖武也認為,這些P2P合同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霸王條款,就是完全不公平的剝奪借款人的權利、逃避P2P公司的義務。

祝聖武分析,這些P2P合同中最重要的違反合同犯罪,是在借款中介服務的掩蓋下,進行銀行性質的資金融通和借貸。

他說,「這些合同都寫得非常清楚,第一,他們只進行借款中介服務,不承擔出借人資金損失的任何風險;第二,出借人必須將資金交付給P2P保管至少四年,這就是銀行的吸收存款行為;P2P有權力隨時將資金借出而無需出借人同意,這就是銀行放貸行為。」

祝聖武指出,「事實上,這些合同都是犯罪證據,只是,這是中國(中共)政府主導的犯罪。」

鳳凰金融 將「出借合同」隱藏

借款人提供的一份與鳳凰金融簽定的協議顯示,《借款協議》包括出借人、借款人、鳳凰智信及擔保方四方。但是出借受害人對此表示,「擔保方在逾期發生,並未及時,更未當天履行擔保,並且與鳳凰金融共同隱瞞逾期情況,欺騙了出借人。」

出借人還表示,9月11日鳳凰智信停止了「新標的撮合交易」,後續幾乎停止回款,且用戶發現「出借合同」被隱藏。鳳凰智信拒不提供合同,存在合同篡改及詐騙的嫌疑。

時評員:P2P平台 負責人都應繩之以法

在P2P平台爆雷後,平台在強調由用戶承擔風險責任的同時,平台應該承擔甚麼責任呢?田園認為,判定平台應該承擔的責任很簡單,就看平台是甚麼模式。

他說,像Langding Club其實就是一個銀行,它給你借了錢,就跟這個銀行貸款應該享受同樣的保護。各個國家的銀行儲戶類似於FDIC的儲戶的這種保證,銀行不在了,國家也負責賠償。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在中國大陸那種野生生長出來的、像癌症那種P2P,這樣的公司的存在就是不但要關,而且那些負責人都應該繩之以法才對。

「現在這個8,000億裏面,據說有一少部份平台是屬於一種良性關門的,不但能把所有的欠款全部還清,承擔自己所有的法律責任之後,把公司註銷。但類似這樣的情況,很少很少,十幾家而已。還有大部份都處於灰色狀態,一邊它是資不抵債,另外一邊它又不願意向出借款項的人負任何法律責任。」他說。

田園表示:「那就只能是這八千多億的借款人,現在估計很大一部份都變成上訪人、上訪戶。這完全就是新一撥的割韭菜行動,只不過又換了新的名稱叫P2P而已。」

(全文完)◇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