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時間,中國恆大集團的新聞可謂是持續不斷,就在外界擔心恆大即將爆發資金危機之際,11月8日,中國恆大決議終止與深深房重組計劃,預示著恆大回歸A股的融資計劃破裂。正是這個重組計劃,曝露出恆大面臨的重大資金危機、和中國經濟從信貸、到投資、繼而債務的金融危機模式。
9月底的時候,網上流傳出了一份文件,恆大希望廣東省政府能夠支持它和上市國企「深圳經濟特區房地產公司」,就是「深深房」,進行資產重組計劃。
文件中說,如果這一次的資產重組失敗,恆大就必須在2021年1月31日前向投資者償還1,300億人民幣本金,以及137億元的分紅,這會導致恆大出現「現金流斷裂,進而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
這消息一傳出來,可以想像,負債高達8,000多億元的恆大,會讓投資者產生多大的恐慌,立刻,9月25日,股票、債券紛紛下跌。就在外界擔心恆大即將爆發資金危機的時候,事情似乎又突然有了大逆轉,恆大和戰略投資者達成了協議。
恆大是中國房地產商的一個縮影,這一次恆大危機的「爆發」也正折射出了中共經濟的巨大風險,而現在的「暫時緩解」又反映出中共用層層轉嫁風險來控制經濟的方式,使得中共經濟近十年來「潰而未崩」,而這種「暫時緩解」雖然能短期迷惑部份普通大眾,但是中共無法避免的是,相應的經濟風險又推高了一層。
而更需要審慎思考的是,在中共體制下,經濟會一直「潰而不崩」嗎?
「投資-信貸-債務」模式下巨大的經濟風險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中共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而其中,投資起到的作用舉足輕重。中共長期以來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根據中國經濟數據庫(CEIC)的數據顯示,2019年時,投資佔中國GDP的比重高達43%。雖然中國GDP總額排名世界第二,但投資對中國經濟的作用遠超於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其它國家。
中國經濟主要靠投資拉動,而投資又主要依靠信貸來支撐。
海通證券在它的一份宏觀研究報告中對這部份有所分析,這份報告的題目是「從歷史看信貸擴張下投資如何配置?」,內容中還論述了過去20年中國資產的表現。報告中分析,在過去的20年當中,中國經歷了四輪信貸擴張。如果以發電增速來衡量經濟發展的情況,在2006到2007年,2008到2010年、2012到2013年、2015到2017年這一共四次的信貸擴張中,中國的經濟增速得以拉高。
信貸的擴張,推高了資產價格,尤其是房地產價格。經濟學家何清漣也在她的文章中說過,一項針對2002到2006年相關資料的分析結果顯示,房地產信貸供給每增加1%,房價就增加0.45%。海通證券同樣認為,在以上四次大信貸擴張中,每次房地產價格漲幅都超過30%。
信貸擴張不僅推高資產價格,還同時帶來了高額債務。克魯格曼,這位曾成功預見亞洲金融危機的諾貝爾經濟學家,在9年前就已經表示,中國經濟已經具備了經濟泡沫的所有特徵,包括巨大投資、高企房價以及高額債務。
這一次恆大危機爆發,就恰恰反應了從信貸、到投資、再到債務,這種發展模式下的高危機。恆大高達8,000億的債務規模,讓大眾驚歎,在恆大2019年的年報中,財務槓桿是7.89倍。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EBITDA,這個息稅前折舊利潤來粗略代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這個7.89倍的財務槓桿就代表著企業至少要用7.89年經營產生的現金,來償還現在的存量債務。2019年底時,恆大有1,500億的現金,一年之內到期的債務有4,254億元,結合這個短期的流動性的情況,恆大還債,只靠它的自有資金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再融資」,就是借錢來還錢。
企業「再融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的預期,如果投資者看好企業的發展,企業「再融資」的能力就強,也就是說,在有人離場的時候,還有其他人願意進場接盤。但是投資者一旦恐慌,「再融資」能力就會發生斷崖式下降,因為,到了這種時候,就沒有人想做「接盤俠」了。
剛才提到,在9月底時網上曾流傳了一份恆大還款文件,裏面提到了恆大要償還1,300億戰略投資者本金以及137億元的股息,這種信息就會讓投資者非常恐慌,我們看到,接下來的結果就是9月25日的時候,恆大股債「雙殺」,有的債券甚至當天盤中跌停兩次。
可是,恆大7.89倍的槓桿水平在中國並不稀奇,比恆大財務槓桿更高的企業有很多很多。比如,恆大最大的戰略投資者——山東高速集團,根據貨幣網上公告出的公司評級報告顯示,山東高速集團的槓桿水平高達10.77倍,就連中糧集團這種非資本密集型的公司的財務槓桿都高達8.15倍。
在這種高債務模式下,一旦有突發事件讓投資者產生恐慌,企業就會失去「再融資」能力,就會出現現金流斷裂,接下來引發的債務交叉違約就會直接衝擊到金融體系的穩定。
我們這裏還只是說了企業的巨額債務,還沒有涉及到背著高額按揭的中國居民、以及同樣引人注目的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
在2017年的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已經發出警告,認為中國過度依賴信貸的經濟策略將引發巨額債務,並且是已經達到了危險水平。
2018年11月時,紐約長島大學經濟系主任穆督庫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教授在《福布斯》上也發文表示,中國日益嚴峻的債務問題是中共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估算,中國的總債務已經在2019年達到了GDP的3倍,也就是說,在每個中國人創造出1塊錢價值的同時,還背上了3塊錢的債務。
國語影片
「去槓桿」和「保增長」的悖論
那麼,中共高層對這種「信貸-投資-債務」模式下的金融和經濟風險會不知道嗎?早在2016年時,中共就針對產能過剩、房地產高庫存、企業高槓桿等問題提出過「三去一降一補」的五項經濟任務,具體就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這說明,中共對這種信貸、投資、債務模式引發的風險是心知肚明的。
5年後的今天,中國大陸,被俗稱為「鬼城」的無人居住的小區比比皆是,比如內蒙古的鄂爾多斯、河南鄭州的鄭東新區、天津的京津新城,還有遼寧營口的沿海產業基地、雲南昆明的呈貢新城,以及湖北十堰的東部新城等等等等,但這些無人區似乎因為無人就可以假裝不存在,人們在乘坐高鐵時,還是可以看到車窗外的田野中,時不時會出現正在建設的居民樓。
經濟要發展,所以還是要投資的,但是投資就離不開資金。產能過剩讓不少項目回報率很低,不能帶來足夠現金來支撐新的投資,只好繼續依靠信貸,這樣一來,「去槓桿」也變得非常困難。中共經濟走不出「信貸-投資-債務」的惡性循環,為了增長,聰明的中企表面上做到了「去槓桿」,但實質上卻是「增槓桿」。
槓桿 「假降實升」
中共要求企業,尤其是國企「去槓桿」,這槓桿大多是以資產負債率來衡量,也就是總負債/總資產,這個指標,用來衡量企業建造或者購買的資產,所用的資金中有多少對企業來講是負債而不是自有資本。這個指標越高,表明槓桿越高,風險也就越大。在前面,我們提到了另一個衡量財務槓桿的指標,就是EBITDA,總債務和息稅折舊前利潤比率,這一指標其實更為廣泛的被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分析師所使用,因為EBITDA反映了企業營運的情況。
在中國,資產負債率超過80%的企業非常多,尤其是國企。那麼這些國企又要借錢投資,又要把槓桿降下來,他怎麼辦?很多企業就想了一個所謂「兩全」的辦法。簡單來說,資產負債表由三大部份組成,也就是:總資產=負債+權益。很多企業就在這個公式上開動了腦筋,他把借到的錢不放在負債中,而是轉移到權益裏,這樣錢也借到了,資產負債率這個指標也降下來了,數字也變得漂亮了。我們看到的「永續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細心的投資者有可能會發現,很多企業的永續債都被確認為權益,並且近年來企業的永續債發行正表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雖然資產負債率是降下來了,但是借的錢到期還是要還的。「永續債」並不像字面上看到的真的那樣「永續」,它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權益。因為中國大多企業發行的永續債裏面都有要求企業回購的條款,如果不回購,票息就會增加,從而帶來更高的融資成本。所以大多數中資企業都會在永續債的第一個回購日償還本息。
由此可見,企業還是增加了負債,只是基於資產負債表測算的「資產負債率」下降了。而真實的槓桿卻隨著增加的負債而進一步提升。這也是中國企業喜歡搞的一些內情。
恆大和戰略投資者簽署的對賭協議也類似,看上去這1,300億人民幣的戰略投資是權益資金,可是裏面的對賭條款,卻讓這種融資本質上變成了負債,這種「明股實債」的操作看似聰明,但恰恰是觸發恆大此次危機的關鍵點。根據對賭協議,如果恆大2020年不能完成重組深深房而在A股上市的話,戰略投資者要求恆大回購這些股權,這1,300億外加137億的股息實質上給恆大的資金帶來了很大壓力。 而對賭條款中對上市的要求,也正好是這些戰略投資者在入場時設好的退出方式。
不管協議如何漂亮,或是暫緩危機,但「高債務」的風險畢竟沒有得到本質上的解決,就像「灰犀牛」一樣還在那裏,只是大家都選擇「視而不見」。只是一旦這隻「灰犀牛」迎面衝過來,結果也將是猝不及防、損失慘重。
現在,眼看著2020年就要結束,如果不能上市,恆大就要回購戰略投資者股份,那麼一旦資金鏈斷鏈怎麼辦?恆大要讓你政府看著辦。
對於恆大的策略,外界是怎麼看?現在普遍的看法是,恆大這是在「威脅」中共政府,擺出了一副 「不救我就死給你看」的姿態。
或許恆大的這一招能夠奏效。但是「高債務」帶來的金融風險已經引爆,手握火線的中共要如何面對?
在接續的節目中,我們還將會和大家討論關於「高債務」風險的內容。@
策劃:許巧茹、宇文銘
主播:尉然
撰文:李曉彤、財商天下經濟研究組
剪輯:大中
監製:Ingrid
粵語配音:Ada
影像:香港新唐人攝製組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