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條求生術: 求知慾和想像力

麥可.容格(Michael Jung)有經濟學博士和企管碩士學位,對平克的看法再同意不過。不過,他大膽把此看法往前引申,以他身處「麥肯錫」(McKinssey and Company)為遍佈全球的跨國企業作資深顧問的視角,看向未來。容格正在推行新世代的大規模變革管理,民營企業、公家機構都有,帶著麥肯錫新成立的新部門專門開發、推動這些專案。

而容格就說:「我們在知識經濟這一塊裏面,有好多極度特異的利基,這說的不僅是產品和業務,也包括公司內部。我認為最出色的員工不僅要有能力適應眼前面對的環境變化,適應的方式也要能為自己量身打造合適的位置——也就是主動適應。我們雖然仍覺得工作是交給人去做的,但我卻愈來愈覺得其實是人自己去把工作要來做的。」

「我們以前的舊觀念,認為職務一概是由雇主在作決定的,受僱的員工只要聽雇主要他做甚麼就好。」容格再多做一點說明:「但是,專業職務已經有很久一陣子不是這樣子的了,因為,一般人都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影響他們在做的事,或他們做事的方式,只要他能力出眾就可以;這樣等於是自己為自己打出工作的天地……你去找髮型設計師剪頭髮,照理說應該是你想要怎麼剪他就怎麼剪,但其實你更希望他以自己的想法來詮釋你這個人——也就是在你的髮型裏面加進一點他個人的、創造性的東西。負責寫程式碼的人不也是這樣?業務代表不也是這樣?他們都在公司明訂的職務裏面加入了個人的風格,這樣他才顯得更真實、更可信。真實可信,是有價值的。」

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有一部默片《摩登時代》(Modern Times),是嘲諷藍領工作「舊世界」的經典作品。他飾演的角色動不動就惹毛頂頭上司,還會被機器的齒輪卡住。簡直跟隨便就可以代換的零件沒差多少。但我從眾多頂尖企業那裏學到一點:當今新興的經濟需要的是大不同於以往的新品種員工,要懂得和別人合作,不斷翻新所用的機器,翻新機器生產的產品和服務。而且,我也發現舊有的白領、藍領工作的刻板印象,早已經過時久矣,至少在一些人是如此。我們心裏想的「良好教育」的條件,可能落伍甚久。甚至到了後文,我們還會發現先前為了迎合不同的時代需求而設立的學校,竟然也已過時。

在我最近帶過的一場研討會裏,一所全美赫赫有名的私校校長忽然問我:「為甚麼我們的孩子上學上得愈久,求知慾跟著就愈低?」滿室剎時鴉雀無聲。沒有人反駁她的說法,也沒人提出解釋。這樣的事竟然出現在美國數一數二的頂尖私校!若連他們都沒辦法培養求知慾,那麼美國的公立學校還有甚麼指望?看起來,我們送孩子進學校求學,目的就是在扼殺他們的求知慾!怎麼會這樣呢?這又該怎麼辦呢?我們難道不該想辦法要學校真的負起責任好好培養孩子七大求生術,讓他們在新世界得以立足?而這樣的技能又該怎樣作測驗呢?

這些都是我們一定要深思的重要課題,因為,從這一章可知,求知慾、想像力,連同我在這裏描述的其它技能,都不僅是社會精英份子——也就是有本錢送孩子進私校唸書的人應該具備的心智習慣。其實,七大求生術便是未來世代的基本知識,一如「讀、寫、算」這三力是先前世代的基本知識一般。21世紀的人於工作、學習、行使公民職權所需要的「新式基本技能」,便是這七大求生術。

摘自:《哈佛大學這樣教出孩子競爭力》方言文化出版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