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干擾東沙運補,外界對此眾說紛紜。有學者接受《大紀元》專訪表示,中共可能想藉著東沙運補,開啟台灣與中國大陸「事務性協商」的「藥引子」,並暗示由台方先提出。
中共干擾東沙運補,外界猜測共軍在底下軍演,甚至懷疑是立榮包機裝雷達偵測才被要求返回等眾說紛紜,但事情本質恐非如此。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宋學文接受《大紀元》專訪表示,最終不論往區域軍事衝突降溫且有機會恢復兩岸事務性協商方向發展,或美、中、日、台四方無法達最佳共識,導致可控制內的有限軍事衝突爆發,可能都是中共面對日益升溫的中美在台海與南海之政治精算。
中共的一場政治算計
關於東沙運補事件,宋學文就「軍事」與「戰略」兩背景分析。他表示,首先「軍事」上,中美在台海與南海軍事張力已經來到一觸即發的新高點;中共藉著軍機艦對台灣騷擾,也造成台灣軍力備戰之「消耗戰」,升高國軍成本與人力疲乏。
另從「戰略」背景來說,東沙島戰略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東沙島北接台灣海峽,南臨多事之秋的南海,東扼中共潛艇穿越巴士海峽之深海區。
若中美必有一戰,宋學文推測,中共希望軍事衝突點落在台海或台灣掌控之島嶼;尤其東沙易攻難守,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對中共來說,若發生軍事衝突,其政治CP值較高」,軍事成本較低,又可作大內宣。
相對,美國則傾向戰事發生在南海,譬如已有國際仲裁的黃岩島,或中共填海造陸的軍事化島礁,這樣可獲得印太盟友與南海各國的同理與支持,提升美國對中共採取軍事行為的正當性。
宋學文評估,東沙運補事件不是來自港府命令,而是香港中聯辦之下達命令,中共刻意以「民航運補事件」極可能是一個「政治精算」。
區域軍事壓力過大 中共出題測水溫
宋學文分析,「中國是一個重視面子的國家」,這是中共給台灣出一道題,想藉著此事件探測台灣與美國的底線,並藉此逼台灣先向中共提出「事務性協商」。
由於現在中美之間軍事壓力太大,兩岸緊張也會引發區域衝突,促印太四國參與進來,因此,「假如習近平想走下台階,他會要求一個『對話點』來暫緩、或宣洩軍事壓力」。
「對中共來說,東沙運補事件可能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政治精算」,宋學文進一步指出,兩岸張力已達臨界,都在找對話機會,探詢彼此底線;東沙運補事件只是一個「藥引子」,中共想以此事件創造出某種程度的美、中、台三方「對話機會」。
表面單純談東沙後續運補事務,但裏面隱藏一個可能(不是必然)萬一,中共承受不住美軍給它的軍事壓力,那麼中共就可能用這個點,針對不斷中美軍事張力,來當做降溫的拐點。
宋學文表示,東沙運補這種戰略思維,很可能是中共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應用,「退」可針對台海與南海軍事張力降溫、宣洩壓力;「進」則是假設美台立場依然強硬,中共就把軍事可能衝突選在東沙島引爆,而把焦點移出南海。
間接重啟兩岸「事務協商」
宋學文強調,這等於間接重啟兩岸「事務協商」機制。但這次對話並非政治談判,而是「事務性協商」,不涉及主權等政治議題。若兩岸需針對東沙運補確定進行事務協商,就有可能交由海基、海協兩會,或交通部、民航局進行;後續再慢慢探尋雙方接受程度。
宋學文強調,此事務協商台灣需秉持總統蔡英文所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之兩岸互動原則。
此外,宋學文再次強調,台海與東沙不僅是兩岸議題,還涉及印太地區和平穩定與區域發展,因此,台灣政府應會先與周邊國家,包括美國與日本有所溝通。
最後,宋學文提出四點建議,一、台灣政府要加強東沙海巡及海軍的備戰能力;二、台灣要強調東沙不僅是兩岸議題,更涉及區域安全與和平;三、強調此次東沙運補事件乃為片面改變台海及南海現狀。四、我國軍民須培養更強大的堅韌性,以因應未來變幻莫測,且不斷升溫的中、美兩強競爭關係。#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