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年來,科學界一直流傳這樣的說法「鳥比哺乳動物低級,沒有甚麼思維」,甚至英文「傻瓜」的一種拼寫是birdbrain(字面為「鳥的大腦」之意)。不過,《科學》登載的最新研究否定這種看法。

最新一期《科學》刊載的數篇論文指出,鳥不僅大腦微觀結構不簡單,而且有思維能力。

德國波鴻魯爾大學(Ruhr University Bochum)的科學家在《鳥類前腦的皮質樣規範通路》(A cortex-like canonical circuit in the avian forebrain)一文中描述,使用最新的成像技術證實,鴿子大腦的皮質(pellium)雖然不像哺乳動物的那樣厚,但是微觀下的神經纖維分佈也是按照縱橫交錯的方式,形成水平和垂直兩種方向的柱狀神經迴路,這些特徵與哺乳動物的大腦結構特點一模一樣。

這個發現說明150年來生物學家對鳥腦的認知是錯誤的。科學家從前認為,鳥大腦的微觀結構基本是混沌無序狀態,僅僅是有一個個密集堆積的灰色細胞團構成。

提示人們應重新認識進化論

該大學的另一篇論文《烏鴉感覺意識的神經關聯》(A neural correlate of sensory consciousness in a corvid bird)論述,研究者用觀察哺乳動物的方法仔細分析小嘴烏鴉(Corvus corone)大腦中的NCL(nidopallium caudolaterale)腦區,出乎意料的發現其中單個神經元會出現具有意識特徵的生物電活動。

該研究最後還指出,這個結果提示人們應該重新認識進化論。按照進化論,鳥不屬於哺乳動物,只有哺乳動物才有意識,因此鳥是不應該有意識的。

《科學》雜誌還有一篇專門論述鳥大腦結構和功能的文章,提醒人們不能用簡單的低級動物概念去理解。

美國田納西州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科學家蘇珊娜(Suzana Herculano-Houzel)在《鳥確實有大腦皮層及會思考》(Birds do have a brain cortex—and think)的文章中,總結了近十年的最新鳥類研究,強調鳥的大腦雖然肉眼看上去沒有哺乳動物那樣複雜,但是微觀下有同樣的織結構特徵,也是由非常複雜有序的神經纖維通路構成。

蘇珊娜提出,人們不僅應該承認鳥有思維意識,而且需要反思相關進化理論是否正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