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血管在我們的體內負責運輸氧氣及養份,當血管被堵住,就會產生很多嚴重的問題,甚至危及生命。例如,動脈栓塞就是常見的血管堵塞病症,可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危險疾病。

動脈栓塞的常見症狀

動脈栓塞是指動脈中有「栓塞物」堵住血管,影響了血液的流通。

出現動脈栓塞的常見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壁上堆積了脂肪、鈣等物質,時間長了,讓血管變脆、變窄,就可能形成血栓;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也會堵塞血管。

當血栓堵住血管,阻礙了血流後,身體的組織、器官就得不到充份的血液和氧氣,缺血的部位會出現疼痛,甚至周圍組織跟著壞死,造成器官的功能減弱。

動脈栓塞症狀產生的快慢,取決於血栓的大小與阻擋血流的多少。而血栓可能出現在身體各部位,堵到哪裏,哪裏就出問題:

心肌梗塞:供應心肌的血管發生阻塞,導致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冒冷汗、虛弱、噁心、嘔吐、心悸等症狀。

腦中風:腦內的血管阻塞,即為缺血型腦中風。主要症狀有單側手腳無力、單側身體感覺障礙、偏癱、口齒不清等。

下肢動脈栓塞:動脈栓塞通常發生在小腿與足部,症狀有下肢冰冷、皮膚蒼白、栓塞後區域沒有脈動、疼痛麻痺、肌肉痙攣、肌肉無力等。

中西醫師、濟德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指出,動脈栓塞還可能發生在腎臟、小腸與眼睛。發生在腎臟,會使腎功能受損;在小腸,將使小腸缺血造成肚子痛;在眼部,會傷及視網膜,造成視野缺損。

動脈栓塞又分慢性和急性,急性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發作突然而迅猛;慢性的動脈栓塞若在心臟處,會出現胸悶、氣喘;在腦血管處則會頭暈、手腳無力;在腳部會出現走路突然不穩,初期還可走路,但情況變嚴重會跛腳,無法行走。

生活中常見的動脈栓塞風險因子

引發動脈栓塞的危險因素有心房顫動與二尖瓣狹窄、動脈壁損傷、血液高黏稠度(代表血液循環不好)等原因,而二尖瓣狹窄導致的血栓容易跑到腦部產生中風。

生活中常見的動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包括:抽菸、肥胖、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飲食、經常飲酒過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壓力大及相關家族病史等等。

另外,老年族群本身就是動脈栓塞的高危險群。鄧正梁表示,年長者若有血液循環不好,三酸甘油脂、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比較高的情況,容易出現動脈栓塞。

鄧正梁補充說,栓塞物不全然都是血栓。骨折後跑出來的脂肪,也可成為栓塞物;敗血症產生的栓塞物可能是膿加上細菌;癌症病患的栓塞物可能是癌細胞。

做到四件事,預防動脈栓塞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調整飲食習慣、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等方式,來預防動脈栓塞。

1. 適當運動:規律而適度的運動於血管健康有益。平常很少運動的人,不需馬上選擇太激烈的運動方式,可先從健走、慢跑開始,漸漸增加運動強度。

2. 調整飲食習慣:飲食清淡,少吃高膽固醇及高油脂的食物。多吃蔬菜、海藻、豆類等富含食物纖維的食材,纖維可以阻礙膽固醇、中性脂肪被身體吸收。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撰文建議,在預防血栓的食物中,可多吃魚貝類,魚油可降低膽固醇和中性脂肪。還可通過喝茶、適量飲用紅葡萄酒來預防血栓形成。乳酪、納豆、味噌、醬油等發酵食品,則含有能溶解血栓的「吡嗪」(Pyrazine);其中,納豆還含有強力的血栓溶解物質——納豆激酶(Nattokinase)。

3. 改變生活習慣:戒菸、節制飲酒、控制體重、避免熬夜或過勞,睡前可泡澡讓身體溫暖。還要養成吃早餐的習慣,陳潮宗指出,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比有吃早餐的人的血小板更容易黏稠與凝集,進而容易形成血栓。

4. 紓解壓力:心理會影響生理,壓力大也容易產生疾病。鄧正梁提醒,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要適度放鬆,讓心情保持愉快,讓自己的壓力小一點。做到這些事,不讓動脈栓塞找上門。◇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