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7日)37名被控「暴動罪」的抗爭者於各區法院提堂,其中包括一名年紀只有16歲參與去年「營救」理大的抗爭者。除了周四的這宗審案,近日亦有多宗抗爭者法院提堂進行,港府加快審理這些抗爭者,是否意味大動作的警告及壓制呢?

去年11月18日警方包圍理工大學,當晚有大批市民湧到油尖旺一帶聲援被圍困抗爭者,希望「圍魏救趙」,期間爆發激烈警民衝突。警方當時拘捕近千人,有242人被起訴「暴動罪」。大部份被告已於去年11月20日提堂。事隔半年後,周四(5月7日)15名抗爭者於觀塘裁判法院再提堂,他們的年齡介乎16至45歲,當中包括學民思潮前發言人黃子悅。

惟當日的提堂因控方表示仍等待律政司提供意見,申請將案件延後10周,至7月17日再訊,在兩方都無異議情況下,最終署理主任裁判官徐綺薇同意押後再訊。

不過,有5名被告提出取消或更改宵禁令時間,但僅有任職水手的第15名被告因工作時間獲准取消宵禁令,其餘被告仍以原有條件繼續保釋,亦即須每晚11點至翌晨7時宵禁、不准離港、每周向警署報到一次,並禁足案發一帶,惟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及上學除外。

多人前往法庭聲援

提堂當日儘管疫情仍然陰霾,仍無阻市民前往法庭聲援,現場至少有40人旁聽。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聲援者之一、仍是中學生的胡同學表示,前來支持是希望抗爭者知道他們並不孤單。胡同學表示,近日有很多暴動罪「手足」上庭,今天來是想讓他們知道有人支持他們。

另一聲援人士Wilson表示,他的朋友是其中一名被告,他因憂心對方而來聽審。他也擔心一些被捕人士在收押所的情況,他認為疫情並不能影響支持者前來聲援及繼續抗爭的決心。

而被告之一、學民思潮前發言人黃子悅表示,看到這麼多人聲援感到鼓舞,現在雖然街頭抗爭暫緩,但大家仍然嘗試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崗位支持手足。

近日發生多宗法院提堂

近幾個月港府對反送中抗爭者法庭審問動作不斷,除了周四37人在觀塘裁判法院提堂外,同日,4名於去年11月12日中文大學二號橋衝突中被控「暴動罪」的抗爭者也於沙田裁判法院提訊。提訊結果,案件押後至5月29日,保釋條件不變。5月8日亦有13名參與理大的抗爭者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上個月7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亦有19名被控暴動人士再應訊,包括4名未成年學生及2名理大學生。而本月4日,一名22歲救生員認「暴動罪」,成為反修例事件中首名承認參與「暴動」的被捕者。

港府意圖壓制抗爭再起

這麼多抗爭被捕人士再提堂,並且一再延判及限制抗爭者的行動自由,港府似乎有意形塑恐佈氛圍及壓制日後示威浪潮。黃子悅認為,港府嘗試用不同手段打壓不同的示威者,已不是新鮮事。黃子悅表示,她正積極考慮參選立法會選舉,並與其他有意參選者協調中。面對政權的壓迫,反而讓她反思能否用現在的身份去做更多的事。她期望大家能關注立法會選舉,為中共政權帶來壓力。

自去年6月至今年4月中,因「反送中」事件被捕者8,001人,1,365人被起訴,566人被控「暴動」。@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