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早就知道陳摶為高人,曾想方設法親自召見,請陳摶給其預測國運。陳摶不便推托,但天機不可洩,只得送周世宗四句詩,讓周世宗自己去悟:「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這四首詩,本是關於趙匡胤建立宋朝的事,但周世宗沒這悟性,把它全理解歪了。世宗一看,自己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好和自己的姓名一致,詩中又有「長久」 二字,以為自己的江山可以繁榮昌盛萬萬年,心中大喜,對陳摶感激不盡,當下授予陳摶以最高品的爵位,陳摶自然婉言謝絕。周世宗對陳摶之超凡脫俗,極為感慨,給陳摶賜號「白雲先生」。從此,「白雲先生」的名聲便傳遍了天下。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為帝,建立大宋朝,那四句詩才解了謎。「木」字添上一個寶蓋不就是一個「宋」字嗎,宋代周,宋朝國運長久,陳摶早就知道了。

原來在後唐末年,契丹發兵入侵,百姓紛紛往內地避亂。一天,陳摶閒著無事在大街上溜躂,看到一個逃難的婦女,很吃力的挑著一個竹籃在路上走,竹籃裏坐著兩個孩子。陳摶一看,便自言自語賦詩兩句:「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擔挑」,那婦女不知緣由,自然沒有理會。但這兩個孩子可不是一般的孩子,那大的就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那小的就是後來的宋太宗趙匡義,那擔著竹籃的婦女,就是後來的杜太后。陳摶在宋朝建立二十五、六年前,就已經識破了宋朝的真命天子。

還有一次,陳摶在長安遇到當時在一塊飲酒的趙匡胤兄弟和趙普三人,陳摶將趙普推下酒席說:「你不過是個紫微星邊上的一個小星,竟敢坐在上位。」趙匡胤自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經人介紹知道是「白雲先生」陳摶來了。趙匡胤見機不可失,便請陳摶預測前程,陳摶不便點破,只是說:「你弟兄兩個的星,比他可要大的多!」趙匡胤從此之後便自負了許多。

後來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披黃袍、即帝位時,陳摶正好騎驢路過華陰縣,聽到消息後,馬上在驢背上拍掌大笑。眾人都感到奇怪,問他笑甚麼,陳摶便說:「你們百姓真是造化,從今以後天下太平了。」這個事,後來成了歷史上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宋太祖去世後,宋太宗趙匡義即位,每每欲請高人陳摶指點,又恐陳摶不來,便約定相見時陳摶不必行臣子之禮節。陳摶見狀,只得去東京,與太宗在便殿相見。 太宗問陳摶修養之道。陳摶說:「天子以天下為一身,假令白日昇天,竟何益於百姓?今君明臣良,興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榮名流於萬世。修煉之道,無出於此。」太宗見此,自是更加敬重。

後來太宗發兵征伐河東,派人問陳摶此仗能否打勝,先生在使者手掌中,寫了一個「休」字,太宗知道後,當然不會高興,但大軍已經開拔,卻也無可奈何。再遣人問先生時,只見他閉目而睡,鼾搜之聲,直達戶外。第二天再去看,仍然如此。一連睡了三個月,不曾起身。三個月之後,征伐河東的軍將,果然無功而返。

到端拱五年的時候,太宗皇帝已經年邁,還沒有立太子,心裏非常著急。長子因犯過失已被太宗廢為庶民,太宗於是想立三子襄王元侃為太子,但又不知道他有沒有這樣的福份,能否擔當此重任,於是便決定先請教陳摶,再作決斷。事也湊巧,太宗剛有這個念頭,就有內侍通告說:「有太華山處士陳摶叩宮門求見。」太宗心想怎會這麼巧,立刻召見陳摶。太宗問:「先生來幹甚麼?」陳摶說:「老夫知道陛下胸中有疑惑,因此特來相助。」太宗大笑:「我早就知道先生有前知之術,今天之事果然應驗,我現在還沒有立太子,襄王元侃,寬仁慈愛,有帝王的風度,但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福份,因此麻煩先生到襄王府看一看。」陳摶一聽這有啥難的,便直奔襄王府,但剛走到襄王府門口就回來了。太宗奇怪的問:「朕麻煩先生到襄王府看相,怎麼不看反而回來了?」陳摶說:「老夫已看過了。襄府門前,所有奉役奔走的人,都有將相的福份,何必還要見襄王呢?」太宗一聽,便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便宣詔,立襄王元侃為太子,這就是後來的真宗皇帝。

端拱初年,陳摶忽然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可在張超谷鑿一石室,吾我要安息了。」二年秋的七月,石室鑿成,先生同弟子前往觀之。其巖最高,望下雲煙如翠。先生指道:「此毛女所謂『相將入翠煙』也,吾的歸處即在此?」話還未說完,屈膝而坐,讓門人離去。右手支頤,閉目而逝。年一百一十八歲。弟子環守其屍,到第七日,陳摶容色如生,肢體溫軟,異香撲鼻。弟子將他放進石匣;用數丈鐵鎖將石匣束住,放置於石室。弟子們剛離開,岩石自行崩塌,遂成陡絕之勢。有五色雲,封住谷口,彌月不散。後人稱其處為希夷峽。

後曾與陳摶有來往的八仙之一呂洞賓雲遊雲台觀去拜望陳摶時,見人去室空,曾題《哭陳先生》詩一首,詩云:

天網恢恢萬象疏,

和身親來華山區。

寒雲去後留殘月,

春雪來時間太虛。

六洞真人歸紫府,

千年鸞鶴老蒼梧。

自從遺卻先生後,

南北東西少丈夫。

(出自《警世通言》《宋史》)~轉自《正見網》◇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