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廖太太本身患有酒糟性皮膚炎,這一陣子因為中共肺炎疫情蔓延不止,使得她對於居家生活不敢輕易鬆懈,除了在家休息與用餐之外,出門絕對會戴上口罩,而且一戴就是5~6個小時。

近日,廖太太因酒糟性皮膚炎引起臉部泛紅、刺痛、乾癢等症狀,相較過往更為嚴重,於是前往皮膚科就診。醫生在詢問她的生活習慣之後,診斷是因長時間配戴口罩,造成臉部肌膚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悶熱的狀態導致。於是施予藥物治療與衛教後,目前廖太太的病情已獲得穩定控制。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生陳志斌說,酒糟性皮膚炎俗稱「酒糟肌」,好發於20~40歲女性,常見症狀有血管擴張,臉頰紅斑持續不退、反覆熱潮紅等,有時也會合併乾燥脫屑、膿皰、刺癢等病癥。

酒糟性皮膚炎的致病原因很多,比如個人先天體質與後天清潔習慣、免疫系統失調、皮膚蠕形蟲、紫外線刺激、酒精等皆可能是惡化因子。此外,長期配戴口罩也會加劇原有的皮膚疾病,因為口罩多以不織布材質為主,長期下來會對臉部肌膚形成接觸性的刺激,且因不透氣,汗水與熱氣停留在皮膚表層,使水份和油脂分泌失衡,再加上飛沫沾附於口罩內層,很容易造成細菌滋生等問題。

陳志斌建議,民眾應依照各地政府建議戴口罩的時機配戴,視情況摘除口罩通風透氣,例如:配戴30分鐘,取下休息1分鐘;儘量不要上妝,避免皮膚更容易出油、出汗,反倒成為細菌的溫床。至於防曬方面,可使用防曬係數SPF 30以內、PA系數較低的清爽型防曬產品,以避免皮膚悶熱導致症狀復發。

陳志斌提出,防疫除了配戴口罩之外,還要勤洗手與減少非必要性的出入公共場所;有部份民眾為求雙手的強力清潔與便利性,會使用酒精消毒或洗手,但卻忽略其在揮發過程的瞬間,會帶走皮膚角質層上的水份,破壞皮膚屏障,而且搓洗的動作也會帶走溶解的皮脂,造成皮膚乾裂等問題。

為此,建議手部濕疹嚴重的患者,應避免頻繁接觸水與酒精,務必遵守洗手5步驟並使用肥皂洗手,水溫切勿超過40℃,洗後立即擦乾、塗抹護手霜;如果雙手出現乾癢、脫皮、裂傷,甚至長出小水珠,即是濕疹發作,務必前往就醫,以免延誤診治。◇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