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父母從事紡織業,在潛移默化下學會了分辨各種衣料纖維的張正勤(Gisela),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在2011年,這顆種子開始萌芽,一次參與羊毛針氈手作坊的經歷,令她發現了自己的天賦,用一根特製的戳針,就能將蓬鬆的羊毛「氈化」,塑造出內心所想要的圖案與造型,她從此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進駐西環手作小店「2nd home」的精美襟針,熊貓、斑馬、雀鳥、經典名畫、人像⋯⋯各種各樣的圖案都有。最初看網上展示的相片,以為是石頭畫,到了現場才知道原來是以羊毛為原料,透過濕氈及針氈的技法製作出的藝術作品。手作人Gisela九年來孜孜不倦地勾勒出各種各樣的身邊事物,仿作傳統名畫和人像,並嘗試創作屬於香港的經典場景,表達內心的想法。


由Gisela製作的精美襟針,用羊毛畫表現動物及不同的畫作。(陳仲明/大紀元)
由Gisela製作的精美襟針,用羊毛畫表現動物及不同的畫作。(陳仲明/大紀元)


精緻細膩的斑馬羊毛畫。(陳仲明/大紀元)
精緻細膩的斑馬羊毛畫。(陳仲明/大紀元)


初看圖片,還以為這是石頭畫,觸摸才知道,原來是以羊毛為原料的手工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初看圖片,還以為這是石頭畫,觸摸才知道,原來是以羊毛為原料的手工作品。(陳仲明/大紀元)

「軟雕塑」羊毛氈

羊毛氈在工藝界被譽為「軟雕塑」,其實是一種古老的技術,透過雙手的鋪、刷、揉、塑、戳等手工技法,可以創造出各種富有溫度的畫作,也可以製作各式各樣的物品——包包、頸巾、衣服、帽子、地毯、襟針等等。其溫暖的質感、豐富多彩的顏色,給予創作全新的想象。人們熟知的蒙古包,其實就是很大的羊毛氈。


羊毛氈在工藝界被譽為「軟雕塑」,可以製作工藝品,也可以製作出實用的頸巾。(陳仲明/大紀元)
羊毛氈在工藝界被譽為「軟雕塑」,可以製作工藝品,也可以製作出實用的頸巾。(陳仲明/大紀元)

Gisela解釋,所謂羊毛「氈化」,就是將鬆軟的羊毛縮小、變紮實,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羊毛衣在熱水洗滌後烘乾,會發現毛衣「縮水」了,變得硬實。她介紹,一般製作方式分為「針氈」和「濕氈」兩種,其中「針氈」指用前端有細小的鈎狀羊毛戳針,經過不斷穿刺的動作,將羊毛纖維牽引拉實,讓原本蓬鬆的羊毛成形;「濕氈」則要用溫熱的肥皂水浸濕、鋪設好羊毛,用手摩擦、揉捻、加壓後,羊毛便可變成一體成型的氈化物。她表示,製作過程頗費心力,每一個環節都很費手工,需要細心、用心、耐性。


色彩繽紛的羊毛氈頸巾。(陳仲明/大紀元)
色彩繽紛的羊毛氈頸巾。(陳仲明/大紀元)

羊毛畫表達心意

Gisela的羊毛氈作品主題很廣,「羊毛畫」是她擅長的創作方向。喜歡動物的她常常將身邊看到的雀鳥融入羊毛畫中,例如她觀察到九龍公園大樟樹的樹洞中有一種雀鳥叫做阿歷山大鸚鵡(Alexandrine Parakeet),叫聲響亮,每天日落前的時份很活躍,於是她將這種香港常見的雀鳥入畫,結果很受歡迎。紅耳鵯也是香港常見的鳥類,她也常常製作這種雀鳥的羊毛畫。


阿歷山大鸚鵡(Alexandrine Parakeet)羊毛襟針。(陳仲明/大紀元)
阿歷山大鸚鵡(Alexandrine Parakeet)羊毛襟針。(陳仲明/大紀元)


將羊毛畫紅耳鵯擺在枝頭上,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陳仲明/大紀元)
將羊毛畫紅耳鵯擺在枝頭上,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陳仲明/大紀元)

Gisela說:「我做的事情不是很刻意,想做些比較本土的雀鳥,希望多些人留意身邊的事物。」


Gisela的原創羊毛畫作品,表現暴風雨來臨的景象,風雨的另一端是光與希望。(陳仲明/大紀元)
Gisela的原創羊毛畫作品,表現暴風雨來臨的景象,風雨的另一端是光與希望。(陳仲明/大紀元)

訪問當日,Gisela帶來了一幅原創羊毛畫作品,創作於2014年的夏天。畫面可見,是從山頂眺望維多利亞港的經典景色。畫中的維多利亞港,刻畫了暴風雨來臨的景象,一大片上空烏雲密佈,雷電交加,另一邊廂卻是藍天白雲;在畫面前方山頂上的一棵樹上,兩隻紅耳鵯彷彿在靜靜觀看這天氣的變幻。

「一邊是一個暴風雨的場景,但是另一邊我希望見到有光有希望,這是一個結合香港本土題材的創作,也是我在2014年想表達的心聲。」Gisela眼見當時的香港人面對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士氣有些低落,於是透過畫作鼓勵身邊人,陽光總在風雨後,不要放棄希望。她覺得這幅作品放在今日,也同樣具有時代意義。

除了自己創作外,Gisela還常常接各種客人的訂單,幫助客人完成他們的心願。她提到曾經有一個客人向她訂製小狗咕𠱸套,因為自家的小狗上了彩虹橋,為了表達對它的思念,這個羊毛畫的咕𠱸套栩栩如生,似乎小狗不曾離開:「現在小狗可以時時坐在梳化上陪他,我覺得很溫暖。」

享受手作的過程

喜歡獨處的Gisela,認為製作羊毛畫帶給她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安慰,她分享:「當你集中做一件事的時候感覺很放鬆的,手作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一件事,當集中精神做的時候是很舒服的。自己很享受這個過程。」雖然頗費時間,Gisela認為這是在做她自己喜歡的事情,可以非常忘我:「對我來說是精神治療,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用想其它的,是一個放鬆的時間。」

過去幾年來,不少市集都能看到Gisela的身影,她很樂意跟客人解釋自己的創作和分享當中的手作經驗,她覺得面對面的溝通很有必要:「我覺得擺市集真的可以跟客人溝通,講給客人聽怎麼做出來。因為羊毛氈不是像一般的手作比較容易了解,只是看圖片人家未必知道是畫上去的、油上去的還是用針戳的,要有少少解釋才知道,原來你是這樣做出來的。有的朋友由我很久之前擺市集,到現在一路都關注我,到現在都做了朋友。」Gisela也憑著自己的手藝,榮獲2019年度D2 Place「香港掂檔十大匠人」銅獎,也令她受到鼓舞,很開心有人欣賞她的努力。

多年來,Gisela視羊毛畫的創作為自己的第二職業,在工餘時間投入了許多心血,周末則來到市集擺檔。她喜歡在市集上與客人交流的時光,認為手作的快樂是需要與人分享的,在彼此交流中更能彰顯作品的意義。

*********

在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的蔓延期間,許多市集也停止了運作,但Gisela的羊毛畫創作並沒有停止,相反她認為這段時間令她更能靜下心來創作,去嘗試更多的羊毛畫人像。

Gisela說:「你問我現在有甚麼計劃,我沒有的,但是當我每一日、一直做的時候,有時就有新的東西出來。我覺得創作是你要動手一直做,激發你新的想法。」◇


Gisela以《小紅帽》童話為主題創作的羊毛畫。(陳仲明/大紀元)
Gisela以《小紅帽》童話為主題創作的羊毛畫。(陳仲明/大紀元)


Gisela最新的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受訪者提供)
Gisela最新的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受訪者提供)


Gisela最新的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受訪者提供)
Gisela最新的Harry Potter系列作品。(受訪者提供)


人像作品也是目前Gisela創作的方向。(受訪者提供)
人像作品也是目前Gisela創作的方向。(受訪者提供)


目前Gisela的手作可以在西環手作小店「2nd home」找到。(陳仲明/大紀元)
目前Gisela的手作可以在西環手作小店「2nd home」找到。(陳仲明/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