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任清潔工作的吳女士在某次清掃時不小心被竹掃帚刺傷左前臂,原以為是小傷口沒太在意,直到腫脹、化膿才前往醫院就醫。經由醫生初步檢查判定是蜂窩性組織炎,再進一步檢驗發現,除了蜂窩性組織炎,還合併大腸桿菌感染而化膿,立即安排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

傷口治療5天好不容易穩定,吳女士卻急著出院要去工作,醫生評估後雖然同意她回家自行照護傷口,但特別囑咐照護原則,並且將抗生素改為口服,而且一再強調要完成整個療程,吃完所有抗生素,絕對不能停藥。但是在出院後1個月左右,吳女士左前臂的傷口又出現紅腫、化膿,再度住院治療。

抗生素就像兩面刃

台中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瑞興說,再度收治吳女士住院治療後,竟從傷口中培養出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大腸桿菌。進一步詢問得知,吳女士自覺傷口表面已經痊癒,只有一點硬硬的感覺,因此沒有依照醫囑注意傷口,再加上經常忘記吃藥,索性就停用抗生素,沒想到這一停卻讓她又住院治療,而且住院11天才控制住病情。

雖然抗生素已成功治癒許多感染症,避免了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但是抗生素並非萬靈丹。王瑞興表示,並不是所有感染症狀都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比如病毒感染就不適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就像兩面刃,用得恰當就是良藥,用得不恰當就容易讓細菌產生抗藥性,導致無藥可醫,甚至會造成致命的危險。

面臨抗藥性的問題

王瑞興進一步說明,目前畜牧業使用動物抗生素使肉品產量穩定,再加上人類把過期、未吃完的抗生素藥物任意棄置,造成環境的污染,當這些抗生素進入食物鏈,使環境中的細菌暴露接觸到抗生素,會加速細菌產生抗藥性,就可能成為「超級細菌」。一旦爆發超級細菌感染,可用的藥物非常有限,治療相對變得棘手,有可能會面臨無藥可醫的狀況,面臨危及生命的問題,這也是目前相當重要的全球醫療議題。

使用抗生素的三不原則

王瑞興提醒民眾,只要掌握「不自行購買、不主動要求、不隨便停藥」的抗生素正確使用3不原則,就能安心使用抗生素完成疾病的治療,也能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此外,如果有過期或未吃完的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和荷爾蒙藥物,請民眾切勿任意丟棄,務必送回原發藥處回收,才能避免造成環境的污染。◇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