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濫用抗生素,導致具多重抗藥性的惡菌廣泛傳播,「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便是常見的一種。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一種可治療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的的化合物NP16,有效降低病菌傳染力和耐藥性,10年內可望發展成新型非抗生素藥物。
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是香港較常見的「抗藥惡菌」,一般會引致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例如膿瘡、膿腫及傷口感染等,嚴重可致敗血病、肺炎和壞死性筋膜炎等。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香港的金黃葡萄球菌呈抗藥的比率達45%,比英國高四倍,MRSA入血死亡率也較非耐藥性高出四倍。
港大研究團隊從超過5萬個小分子化合物中,篩選出能降低細菌致病因子的化合物NP16。這種全新的抑制劑,可削弱細菌的存活能力,令免疫系統能清除金黃葡萄球菌。
港大微生物學系副教授高一村指,NP16本身不會殺死細菌,而是降低細菌的感染能力,令它不容易感染到人,「在這個情況下,產生耐藥性的機會微乎其微。」他指感染MRSA死亡率高,希望NP16日後可作為「救命救急藥物」。
港大將研究開發抗致病因子藥物,成為醫學界首個以化學遺傳學處理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的方法。期望未來3年可完成前期臨床研究工作。如研究進度理想,7至10年內有望發展成藥物推出市場,預料成本不會太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