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9,在日益升級的中美貿易戰以及日漸蔓延的債務違約的炮火、爆雷聲中,中國經濟步履蹣跚,在中共債務經濟的泥沼中愈陷愈深。從房市、股市到債市,從出口、消費到投資,各個經濟領域都是困局難解。
1. 房市泡沫要破了
有鑒於450萬億元人民幣的巨大規模(據部份中國經濟學家估算),房市已經成為中國經濟中最大的泡沫,沒有之一。
中共統計局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中,10月、11月連續兩個月超過30個城市二手房價格出現下跌。儘管受中共房市調控的扭曲和干預,少數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明年或會出現間歇性反彈;但二手房市場較少受調控影響,更能反映市場走向。二手房價格的動盪,已成房市下跌的標誌性拐點。
對於以「高速增長」聞名的中國經濟而言,房地產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殊性。三十年來,房地產不僅僅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發動機,以及中共政權最主要的財源,更是中共用以吸收超發貨幣、吸蓄債務風險的資金池。
如今,經濟下行,信心低迷,房企和購房者都債台高築,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房市泡沫已經越來越逼近破裂的臨界點。而這正是中共最恐懼的事情。
無論中共如何「因城施策」、百般折騰,房市越來越穩不住了。
2. 企業債大面積爆雷
據中共法院數據,截至11月,今年宣告破產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高達446家,創下紀錄。這個數字不但透露出房市的蕭條,也反映出中國企業的債務風險正在增大。
據中國社科院和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的最新測算,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負債/GDP)高達152%~157%,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的美國(70%)要高出一倍多。
穆迪、惠譽等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最近都指出,中國企業債務是對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
當然,在中共體制下,企業部門的債務風險,主要集中在民企身上。
例如,據彭博社統計,今年中國境內發生的企業違約事件,其中80%是民企,20%為國企。惠譽12月的報告指,中國民企債務違約率已從2014年的0.6%攀升至2019年前11個月的4.9%。
中共近年來為降低債務風險,而強行推進「去槓桿」。但在實踐中,國企債務繼續攀升,去槓桿的政治任務主要落在民企身上,結果就是銀行收緊民企信貸,民企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頻頻出現債務違約,或破產倒閉。
企業債,就是替國企和中共揹黑鍋的「灰犀牛」。
3. 地方政府要賴帳
相較於企業部門的高負債率(槓桿率),中共的政府部門槓桿率名義上相當低。不過,政府低槓桿率並非真相,地方政府海量的隱形負債,已是中國經濟中規模僅次於房市的「灰犀牛」。
據各國機構及專家保守估算,中共地方隱形債規模約30到50萬億元人民幣。而大陸財經人士依據中共內部統計估測,地方政府隱形債務規模至少是顯性債務的4倍。
中共絕大多數地方政府,連債務利息都還不起,據中共法院消息,今年前10個月已有831個地方政府債務違約。
地方債已成為中共的心頭刺,所以中共在過去三年中強推去槓桿,嚴控地方政府舉債。
不過,地方債規模仍在膨脹中。因為地方債的根源,就是中共依賴土地財政維持政權,地方政府要借錢搞政績工程,以及權貴黨官們從中貪腐斂財。
4. 家庭債務加速攀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數據顯示,中國家庭債務的總和佔中國GDP的54%,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所有國家中增長最快的。而大陸研究機構的最新報告指出,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負債收入比高達1140.5%。
《華爾街日報》等外媒認為,中國家庭債務激增,受中共政策驅動。
一方面,被中共政策吹漲的房市泡沫,成為中國家庭最大的債務大山,按揭在家庭債務中佔比接近80%。另一方面,因為中共不願改變不公平的貿易體制,中國出口和經濟受貿易戰重創,中共只能寄望於消費內需拉動經濟發展,因而大力刺激民眾消費,加劇了家庭債務風險。
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被中共和房市吸乾了的中國家庭,消費一直在降級,如何能擴大內需?
5. 人民幣要不要繼續跌
其實,上述提到的任何一個經濟難題,換到其它任何一個國家,可能早就引發金融危機、政府倒台。中共的經濟模式,為何能夠避免那些災難性的後果?
其中關鍵之一就在於外匯管制,而且也並非躲過了危機,只是推延了危機的爆發。外匯管制,包括嚴控人民幣匯率、以及限制資金跨境自由流動,就是中共推延危機的最後一道防火牆。
2019年8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十多年來首次跌破七。《大紀元》去年就曾預測,在貿易戰衝擊和國內經濟下滑的壓力下,中共不得不讓人民幣破七;但同時,中共也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
如今人民幣雖然破七,但困局依然無解。如果放縱人民幣繼續下跌,固然有助於緩解貿易戰壓力,但增大了資本外逃的動力。如果阻止人民幣貶值,中共不但得嚥下出口繼續下跌的苦果,同時還要花掉大量越來越難獲取的外匯儲備。
未來的人民幣,依舊是漲跌兩難。
6. 出口能不能翻身
出口,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自去年起就已翻了車。
中共海關12月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減少1.1%(美元計價)。這已是出口連續四個月同比負增長,且前11個月中有7個月是負增長。
即使近期中美雙方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中共的體制性痼疾令協議並不被外界看好。而一階段協議的執行機制也確保了,一旦中共像以往一樣毀約,美國可以迅速升級關稅戰。
這些因素使得中國外貿的前景依然是黯淡無光。即使是中共,如今也把刺激經濟的希望,更多地寄託在擴大投資和內需上,而不再奢望外貿能夠打翻身仗。
7. 飲鴆止渴的大基建
中共近年來首次在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種最高規格的經濟會議上,提出具體的基建項目。這種政策表述上的微妙變化,暗示用基建投資來推動經濟發展、也就是所謂的「大基建」,已成為中共穩增長的政策重點。
不過,作為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也已瘸了腳。
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取決於基建投資、製造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然而今年前11個月,基建投資增速只有4%,製造業投資增速只有2.5%,唯有房地產投資增速維持在10%以上,但後者又會加劇房市泡沫化、並非良策。
也就是說,包括基建在內的投資已然增長乏力,並非中共一紙空文就能發動起來。而制約投資增速的,當然還是缺錢,這又回到了中國經濟當前的危機核心——債務問題上。
中共目前的政策選擇是加大舉債來推動大基建,這其實是飲鴆止渴。先不提債務拉動經濟的邊際效用在遞減、大基建能否奏效尚未可知;僅僅給地方債鬆綁、加大舉債本身,就是在債務危機的火藥桶上,火上澆油。
8. 國進民退:別讓老闆們跑了
最近陸媒報道,今年至少有41家上市民企因債務危機被國資收購。而這只是中國經濟近年來「國進民退」中的一個縮影。
去年中共放風「民營經濟退場論」,已讓民企老闆人人自危。2019年9月,中共杭州市政府向民企派駐政府代表,此舉就像66年前中共在公私合營中派駐公方代表一樣,被視為是中共準備「收割」民營經濟的訊號。
今年下半年以來,包括阿里巴巴的馬雲、騰訊馬化騰在內的多家大型民企創辦人辭職。而潘石屹等中國大亨,似乎早早就在緊跟李嘉誠、清倉中國資產。在此背景下,陸媒時不時發出「別讓李嘉誠/潘石屹跑了」等等令企業家們心驚膽顫的喧囂。
民營企業家們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因為數據顯示,被定罪的中國企業家中,民營企業家約佔九成;截至12月中旬,今年至少有18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被抓。
雖然近期中共重申了各種保護民企的政策,甚至最高檢喊出了對民企老闆「能不捕的不捕」的口號,不過,沒來得及跑的民企老闆們有理由擔心,因為中共說的話從來都不可信。
9. 滾滾而來的失業大潮
儘管中共發佈的就業數據永遠是形勢大好,但12月中共國務院發文稱要「全力防範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這種表態已說明,如今的就業或者說失業問題,形勢相當嚴峻。
近年來中共發佈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一直都穩定在5%左右的低位,但真實就業狀況卻與中共數字大不同。根據部份大陸經濟學家的估算,將中共並未統計進去的失業農民工和城鎮隱性失業人口納入測算的話,中國真實的失業率介於15%~25%,遠遠超過了中共宣稱的5%。
再加上,貿易戰衝擊導致成百上千萬家公司已經或即將倒閉;可以預想到,中共極為擔心的「規模性失業風險」已經爆發,失業浪潮正滾滾而來。
10. 中小銀行擠兌潮
雖然中共將金融風險視為經濟維穩的重中之重,且堅稱金融體系穩健,但央行在2019金融穩定報告中承認,13%的金融機構(主要是中小銀行)風險高。
而現實中,中國銀行業的危機已經悄無聲息地爆發。
今年10月、11月,河南洛陽伊川農商行、遼寧省營口沿海銀行先後發生擠兌潮。更早前,5月包商銀行被政府接管,7月錦州銀行被工行入股接盤,8月山東恆豐銀行被中國主權財富基金注資,11月中型銀行哈爾濱銀行也被兩家政府機構入股。這些被陸媒曝光的銀行危機,還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有4500多家地方小銀行,覆蓋了億萬儲戶,更與大型銀行密不可分。一旦民眾了解中國銀行業的真相,知道政府、國企和貪腐權貴們製造出的壞帳,其實已經掏空了中國民眾的儲蓄老本時,民間爆發出的擠兌潮會瞬間擊潰整個銀行業。#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