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都感覺很難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交流。其實,家長只需要問問孩子有甚麼計劃,就可以讓親子關係變得融洽。青少年已經懂得甚麼是必須做的,以及如何做。如果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做,那麼家長可以問問孩子有甚麼計劃,或幫助孩子制定一個計劃。這樣做不僅表達了對孩子的尊重,也將責任傳遞給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規劃能力。

一位有2個兒子的母親說,她經常因為兒子沒有條理以及缺乏責任感而與之起爭執。不過,這位母親現在已經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們做他們想做的事,並從錯誤中吸取經驗。

另一位有3個兒子的母親說,兒子們並不總是會做她想讓他們做的事。爭執通常是由意見不一致引起的,例如母親認為這樣做才對,但兒子們不聽勸告,認為另外的做法才對。

一位有13歲女兒的父親說,他和女兒每周都有幾次爭執,通常是關於保持房間乾淨,檢查女兒的作業,或者一些家長認為該做但女兒不願意做的事。

吉姆.費是愛與邏輯研究所的聯合創始人。他解釋說:「如果你讓孩子處於防禦狀態,那麼孩子會隱瞞真相或者撒謊,因為孩子不想讓父母失望,而且孩子想要做他們想做的事。」費向父母傳達的主要信息就是保持與孩子的相互尊重,這樣才能保持溝通的順暢,讓孩子處於思維模式,而不是戰鬥或防禦模式。

費提供以下5個建議,幫助家長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

先表示同情和理解 再探討後果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問題有助於家長引導孩子在未來做出更好的選擇。例如,如果孩子成績不理想,你可以試試這樣開始對話:「我無法想像還有甚麼事情會讓你感覺更糟糕了。讓我擁抱你一下。我可以做些甚麼來幫助你嗎?你有計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嗎?」

給自己一點時間

當你生氣或不安時,不必立即做出回應。相反,給自己時間冷靜下來。在生氣時你可以說:「你知道擺好餐桌是你的責任,但你沒有做。等我冷靜下來後,我們會處理這個問題。」

不要大喊大叫

家長很容易因為擔心孩子而發火。費給出了一個極端的例子,當你知道孩子開車出了事故,一下子各種情緒會同時出現:擔心孩子的安全,對他的沒有責任感而憤怒,對孩子安然無恙而感到寬慰,因車輛維修費用帶來的壓力。這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生氣。但憤怒只能表達你的感受,像剛燒開的水一樣噴發出蒸汽,但實際上並沒有傳達任何(能解決問題的)信息。家長應該退後一步,從受到創傷的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你可以說:「那一定很可怕,我很高興你沒事。」這樣你就開始了一個有成效的對話,而不會讓孩子進入防禦模式。

不要嘮叨

家長嘮叨都是希望孩子不犯錯誤,但青少年主要是在犯錯中學習。凌亂的房間、考試前不複習、忘記做家務都是些不會造成生命危險的錯誤,孩子可以面對相應的後果,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不停嘮叨只會讓你和孩子都處於壓力中,並且不會教孩子承擔責任的價值。家長只需提醒一次就夠了。如果嘮叨不停,當與孩子討論大事時,他們會自動忽略你說的話。

不要替孩子解決問題

作為父母,你的工作是教孩子做出好的選擇,以及學會獨立思考。你不需要有所有的答案,也不需給出好答案。當孩子向你尋求幫助時,你可以說: 「讓我想一想,然後我們看看能否一起解決問題。」重要的是讓孩子思考,並發表自己的想法。

下次,當你與孩子意見不一致時,請三思而後行。

多數情況下,答案其實很簡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