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的周末,踏入大坑坊眾福利會,一陣珍珠草的清香撲鼻而來。禮堂的地上鋪滿了珍珠草,義工們正十分投入地紮火龍,密鑼緊鼓地為即將到來的中秋盛會作準備。人稱「輝哥」的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在火龍紮作的不同環節中巡視,務求精益求精,確保火龍的每一個部份都用心製作。提及火龍的歷史、習俗及社區文化,他侃侃而談,亦認為自己身為承傳人,有責任推廣火龍文化,將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

大坑火龍賀中秋。(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賀中秋。(陳仲明/大紀元)

具有一百四十年歷史的銅鑼灣大坑火龍,每年中秋都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中,帶來熱鬧氣氛,為社區祈福。1997年起正式擔任總指揮的輝哥,如今已經73歲高齡,仍然熱情不減,每一年都熱心投入籌備活動並跟足全程,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承傳人的他富有深深的使命感,也十分樂意把自己所知道的背景、習俗與他人交流,希望能夠將這一傳統世代流傳。

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在舞火龍活動前致辭。(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在舞火龍活動前致辭。(陳仲明/大紀元)

「龍」的傳人

輝哥與大坑火龍的緣份深厚,自幼便觀看火龍長大,六、七歲就開始舞雲燈,十五歲開始舞龍身,十七、八歲便參與舞龍尾,其後龍珠、龍頭都親身舞過;他青年時代便跟著前輩學習儀式,入廟協助開光、點睛等等,熟悉客家話的他也能夠領會儀式中的用語,繼承前輩流傳下來的傳統。前輩認為輝哥對舞火龍「有歸屬感」,1997年,將舞火龍總指揮一職交由輝哥接棒。多年來,輝哥盡心盡力地繼續做同一件事。他提到:「我教人紮龍、舞龍、編排所有火龍的程序,怎麼去採購,去買甚麼,找哪些人負責,我都很熟悉。」

義工在大坑坊眾福利會紮火龍。(曾蓮/大紀元)
義工在大坑坊眾福利會紮火龍。(曾蓮/大紀元)

義工在活動前紮火龍。(曾蓮/大紀元)
義工在活動前紮火龍。(曾蓮/大紀元)

今年大坑舉行第140屆中秋火龍盛會,於中秋期間一連三日(黃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熱鬧舉行。(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大坑舉行第140屆中秋火龍盛會,於中秋期間一連三日(黃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熱鬧舉行。(陳仲明/大紀元)

2011年,大坑舞火龍項目被成功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名錄,翌年,輝哥榮獲非遺代表傳承人,令他感到光榮。憑著熱心和魄力,輝哥年復一年參與舞火龍盛會,讓他不願放棄的,便是眾人一直以來對他的信任,以及街坊鄰里之間的深厚感情。

今年大坑舉行第140屆中秋火龍盛會,於中秋期間一連三日(黃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熱鬧舉行。(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大坑舉行第140屆中秋火龍盛會,於中秋期間一連三日(黃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熱鬧舉行。(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右六)與一眾嘉賓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右六)與一眾嘉賓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舊事憶人情

令輝哥最為感觸的,是社區中緊密相連的街坊情誼。他回憶兒時的生活,充滿了懷念:那時候的大坑沒有甚麼高大的建築物,村民們都住在石頭屋、瓦頂屋裏。每當節慶時,便家家戶戶拉出電線,安上燈膽,扯起帆布,將街坊鄰里連在一起;街坊們搬出桌椅,各家取出自己的碗筷,好像酒家一樣,有人主動做飯,有人服務,氣氛非常和睦。

六十年代後,大坑逐漸變了樣,土地被地產商收購,蓋起了新樓,許多舊街坊也漸漸搬離了大坑,或者移民外國,過去那種生活一去不復返了。雖然街坊們搬離大坑,但每當中秋舞火龍的日子,不少人仍會回來幫忙,有的定居外國的大坑村民,也會選擇在中秋時回來參與節慶活動。

輝哥還談到,六十年代後起了新樓,有些外國人在港居住,中秋舞火龍的活動也感染了他們,外籍男丁也愛上了舞火龍。後來有的外國街坊離開香港,他們也念念不忘,有機會仍攜家帶口回港參與盛會。如今三日舞火龍期間,也不乏見到外國人的面孔。輝哥相信,舞火龍活動也體現了一種包容的精神,維繫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輝哥描述,過去中秋火龍所用的珍珠草,可以在大坑周邊找到:「那些客家女人,俗稱客家婆,戴頂客家草帽,一把鐮刀,中繩,和一把擔挑,割草回來,擔回來的,沒有人工的。」他又感嘆,現在可謂是「一草難求」,香港本地難找,都要從廣東預訂,因為這種草並不值錢,當地農民不會特別種植,而這種草也唯有在中秋前才生長,每一年紮火龍的草其實都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才得到。

過去中秋火龍所用的珍珠草,可以在大坑周邊找到,現在的珍珠草都要從廣東預訂。(曾蓮/大紀元)
過去中秋火龍所用的珍珠草,可以在大坑周邊找到,現在的珍珠草都要從廣東預訂。(曾蓮/大紀元)

紮火龍需要使用珍珠草。(曾蓮/大紀元)
紮火龍需要使用珍珠草。(曾蓮/大紀元)

小型火龍。(陳仲明/大紀元)
小型火龍。(陳仲明/大紀元)

用心承傳 推動大坑火龍文化館建設

延續百年的大坑舞火龍,也得到不少學校、團體、基金會的重視。輝哥感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一直以來對舞火龍活動的支持,也常常舉辦不同的體驗日、工作坊予學生們,在文化推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參與活動的中學生、大學生們對工作坊都很投入,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認識了大坑的文化。輝哥認為自己能為火龍的傳承出一分力,感到開心。

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致力於推廣火龍文化,他感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一直以來對舞火龍活動的支持。(曾蓮/大紀元)
大坑火龍總指揮陳德輝致力於推廣火龍文化,他感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一直以來對舞火龍活動的支持。(曾蓮/大紀元)

如今擺放在大坑坊眾福利會的歷史照片及獎盃,希望未來在大坑火龍文化館建好後再展出給市民、遊客參觀。(曾蓮/大紀元)
如今擺放在大坑坊眾福利會的歷史照片及獎盃,希望未來在大坑火龍文化館建好後再展出給市民、遊客參觀。(曾蓮/大紀元)

大坑書館街12號的建築物將活化為大坑火龍文化館,輝哥也對文化館的籌辦作出了不少努力,他提到自己曾前往地政署申請場地,準備文件,終於在2015年6月獲批建館。如今文化館在積極裝修籌備,計劃在館內一樓展示火龍相關的物品、短片等,二樓則是火龍主題餐廳,並開設一系列文化課程、講座,向市民、遊客推廣火龍文化。他十分期待該館的落成,盼將火龍文化「一代傳一代」。

*********

被冠以國家級非遺產承傳人的榮耀,輝哥更認為自己肩頭上承擔了一份責任,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繼續為火龍文化推廣而努力。輝哥說:「我參與這件事,都是一路這樣做下去,現在我們入了國家級,當然更加要做好一些。我希望每個地方有個組織,文化活動都有傳承,一代傳一代,就算沒有我,都要一代傳一代下去的了。」◇

慶祝大坑中秋火龍盛會花牌。(陳仲明/大紀元)
慶祝大坑中秋火龍盛會花牌。(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氣氛熱鬧。(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氣氛熱鬧。(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氣氛熱鬧。(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氣氛熱鬧。(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氣氛熱鬧。(陳仲明/大紀元)
火龍穿梭在大坑的大街小巷,氣氛熱鬧。(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音樂組。(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音樂組。(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上演「起結龍團」(打龍餅)。(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上演「起結龍團」(打龍餅)。(陳仲明/大紀元)

工作人員為觀賞市民派發香枝。(陳仲明/大紀元)
工作人員為觀賞市民派發香枝。(陳仲明/大紀元)

得到香枝的遊客。(陳仲明/大紀元)
得到香枝的遊客。(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吸引了大量民眾觀賞。(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吸引了大量民眾觀賞。(陳仲明/大紀元)

大坑火龍的「龍歸滄海」儀式。(曾蓮/大紀元)
大坑火龍的「龍歸滄海」儀式。(曾蓮/大紀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