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官媒在「解讀中國經濟為甚麼行」時,斬釘截鐵的說出了這樣一個原因,即「近9億勞動力,人力資源基礎雄厚」。有專家力證,「(中國)近9億勞動力規模在全球範圍內名列前茅,比絕大部份國家的人口總量還要多」。
這個用來證明「經濟行」的理由是否比中國GDP總量「位居世界第二」更讓人覺得無厘頭?就算對於「世界第二」,大陸的傳媒界此前也一直保持著較為謹慎、低調的態度。比如,有網媒撰文稱,「中國雖然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其它很多方面也都名列世界前茅,但中國仍是個發展中國家」。也就是說,包括「近9億勞動力」在內的所有「名列世界前茅」的方面,都無法讓中國摘掉「發展中國家」的帽子、成為「發達國家」。
更何況,世界普遍存在的「老齡化」以及中國所特有的「一胎制」問題已造成「自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減少了2,600餘萬人,首次降至9億以下」。既然「人口紅利」越來越不行了,又如何能證明「中國經濟行」呢?
然而,在以粉飾太平為己任的專家眼中,當今中國不僅有旺盛的「人口紅利」,還有可喜的「人才紅利」。根據中國政府擬定的發展規劃,「到2020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將提高到13.5年,相當於大學一年級水平」。在中國,專家喜不自禁的把這個水平定為「人才」的標準,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水平再高一點的,政府根本留不住。
幾日前,陸媒都在紛紛報道「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有86%留居美國」的消息。實際上,早在2013年,中共某官方機構的負責人就曾公開披露,「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高科技專業畢業生80%去了美國,北京大學這一比例為76%」;「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
既然「人才流失引專家重視」,那麼若還有專家對「人才紅利」津津樂道,就著實令人費解了。從現實來看,中國沒有「人才」,只有「人口」,這還不算最悲催的。中國沒有就業崗位,卻只有過剩的失業「人口」,才是最致命的。「近9億勞動力」何其壯觀,但這些人一旦無業可就,就會成為社會的重負、國家的頑疾。
學者何清漣在近日發表的「中國經濟衰敗並非緣於中美貿易戰」一文中指出,「早在201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下的『六穩』之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經濟增長目標),『穩就業』就被設為『六穩』之首。2019年不僅仍然強調『六穩』,還數次強調就業優先」。為了「守住不發生大規模失業的底線」,中共國務院辦公廳還專門成立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可見,當今中國的失業問題何其嚴峻、解決人口的就業問題何其關鍵。
上文還提到,「官方數據顯示,隨著外資的撤離,自2013年到2016年,在外資(含港、澳、台)企業就業的人數從2,963萬人下降到2,666萬人,減少297萬人。2018年中美貿易戰之後,隨著外資撤離加速,失業人數更多」。而官媒對「製造業與建築業勞動力需求在2013年達到1.48億就業峰值後不斷下降」也心知肚明。
在這種情況下,「近9億勞動力」又如何形成「人口紅利」呢?有專家喊了一嗓子:「服務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從目前來看,中國方興未艾的服務業到底能提供多少就業機會,尚是一個未知數。此時,就算服務業異軍突起、迅猛發展,甚至都能「穩就業」了,也並不意味著,其它「五穩」就能悉數做到。恰恰相反,若沒有「金融、外貿、外資、投資、預期(經濟增長目標)」這幾個關鍵領域、支柱產業的穩定和發展,服務業也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終難成氣候。
面對著此時的中國經濟,專家、智囊們在媒體上東扯西拉、胡言亂語,只能更加證實,中共紅朝的困境與危機已積重難返、回天乏力。更重要的是,造成這一切的根源還在中共極權的官僚體制本身。依附著中共而存的媒體、專家們,除了時不時跳出來愚弄一下國民、刷一下存在感,又怎會去解決這個紅朝最本質、最根源的問題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