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一帶一路」持續吸引西方媒體的關注,美媒日前發表分析文章說,如同對西伯利亞的開發拖垮蘇聯一樣,在沒有收益的地區進行大手筆投資可能會拖垮中國。
彭博社專欄作家費克林(David Fickling)近日發表一篇題為「蘇聯的崩潰迴響在中國一帶一路中」的觀點文章。
文章開篇即問道:「甚麼能夠導致帝國崩潰?」「一個頗具影響力的觀點認為,最終就是投資問題。」
文章指出,大國能最好地利用其經濟潛力發展軍事力量。而當他們變得過度擴張時,維持戰略優勢的巨額花費會令經濟中更具生產力的部份缺乏資本,從而導致不可避免的衰退。
文章說,對於中共領導下的中國來說,這應該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前景。中國目前經濟增長與日益激進的軍事姿態和對戰略鄰國的巨額支出息息相關。
「一帶一路」大手筆撒錢帶來經濟問題 被指是錯誤投資
外界對「一帶一路」項目的普遍擔憂是,此項目實則為中共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手段。批評者指出,這個項目往往令合作小國深陷債務危機。中共藉機獲得對這些國家的控制,甚至獲得他們在聯合國的支持。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2015年11月2日的一篇文章稱,「建設一帶一路,必須抓住歐洲」,「得歐洲者得天下。」這凸顯中共的戰略野心。
另有評論認為,中共為維持戰略優勢,大手筆撒錢,但卻拖累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多合作小國無能力還債增加了中國的借貸風險。「商業內幕」引述澳洲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亞洲力量和政策項目主管Herve Lemahieu的分析說,如果那些貸款的小國因償還不起債務而拖延還貸,這將會使中國經濟風險升高。
彭博社的文章也指出,投資違約會給債權人和債務人帶來一系列問題。中共面臨的風險是,所有的這些錯誤支出逐漸削弱了中國的生產力增長。
中共國企中信集團正在領導一個96億美元的深海港「皎漂港」(Kyaukpyu)和工業區建設,以配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建造的中緬油氣管道。
中緬油氣管道從開通起一直被認為是一項昂貴的項目。《紐約時報》早前發表題為「中緬油氣管道,中國昂貴的一課?」的分析文章。
文章引述中國《財經》雜誌的報道說,中石油這一項目總投資或高達50億美元。
但這一項目並未給中國帶來收益。《紐約時報》說,這項投資令中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通常天然氣管道的容量利用率至少要為一半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但自2013年開通以來,中緬天然氣管道的利用率甚至連三分之一都難以打破,與之平行的油管在去年才首次實現運載,在那之前該油管因沒油已經乾了好幾年。彭博社報道說,和投資金額相比,這並不是甚麼好回報。該管道在昆明的末端連接一個日加工能力為26萬桶的原油加工廠。該加工廠和英國最大的煉油廠規模相當。但由於來自管道的原油供給不足,該加工廠同樣處於未充份利用的境況。
還有評論認為,日前正在持續的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會令中共承受不起任意大手筆揮霍資金。鈍角網政治評論者馬雲根說,中美貿易戰將加快「一帶一路」對中國實力的消耗,也令本已風險激增的「一帶一路」雪上加霜。
中共無視東西方貿易歷史和規律 導致判斷失誤
彭博社文章說,穿越中亞的鐵路項目網絡形成了多數「一帶一路」項目的核心。這些項目違背了東西方貿易的悠久歷史和基本經濟學規律。長久以來,東西方貿易總是更依賴於通過東南亞、印度和阿拉伯半島的海上運輸,而不是靠通過歐亞大草原的陸上絲綢之路來運輸貨物。
文章還進一步闡明了海陸運輸相較陸路運輸的優勢。現代的海陸運輸有巨型集裝箱船,一次能承載近10億美元貨物,這加劇了陸路運輸的競爭劣勢。再加上亞洲鐵路存在不同的軌距,往往令陸路運輸既昂貴又耗時。
根據中國鐵路快運公司的數據,今年前四個月,歐洲與上海附近的陸路鐵路樞紐義烏之間的貨運價值達到22.7億元人民幣(合3.3億美元)。但這僅相當於一艘巨型集裝箱船所能運載價值的三分之一。此外,這個數額也僅相當於中國的四大港口每三個小時處理的貨物價值。
中國與歐洲之間的絕大多數貿易是通過海運和空運。根據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2016年的數據,從運輸的貨物價值來衡量,空運佔28%,海運約佔64%,鐵路和公路加起來才是8.1%。
鑒於東西方貿易的歷史和規律,「一帶一路」仍大舉投資陸路建設,必然會引發收益問題。彭博社說,很值得結合蘇聯衰落的歷史去思考所有這些錯誤投資。
西伯利亞開發拖垮蘇聯
在20世紀中葉,莫斯科主持了一場中國式的經濟奇蹟,令西方許多國家擔心他們會被超越。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除日本之外的任何其它主要國家。
蘇聯的這種發展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衰退,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計劃經濟的僵化,以及冷戰時期巨額軍費開支等。儘管如此,說到蘇聯的生產力下降,一個必須考慮的原因是其「一帶一路」倡議,也就是西伯利亞的開發。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伯利亞吸收了大約三分之一的蘇聯重型建築設備。莫斯科投入了大量資金來開發天然氣田、煤礦、鋁廠以及鐵路等。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石油、煤炭和鋼鐵的生產率下降拖累了整個蘇聯的經濟表現。
經濟學家艾倫(Robert C. Allen)在2001年的一篇名為「蘇聯經濟的興衰」的研究報告中說,西伯利亞自然資源的開發吞噬了蘇聯大量的投資,轉移了投資者對烏拉爾(Urals)以西更具吸引力項目的注意力,結果破壞了整個經濟的生產力。報告說,蘇聯「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資源開發吞噬了很大一部份投資預算,但GDP卻幾乎沒有增長。
這成為拖垮蘇聯的重要原因。彭博社報道,中國的勞動力預計將在2018年出現五十年來的首次下降。如同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一樣,中國即將結束漫長的勞動力繁榮期,中共希望通過瘋狂的投資能夠保持舊有的魔力,同時穩定邊疆。其「一帶一路」項目的成敗,以及其在國內大量的支出,將決定這個國家是否會實現繁榮夢,還是會重蹈蘇聯的覆轍,殞命於導致蘇聯走向崩潰的同樣力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