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的中非合作論壇,中共向非洲大撒600億美元,引起全球媒體關注。有分析認為,中共的聲勢雖大,但收穫卻令人質疑。另有分析說,非洲如今已經成為繼中亞後中共與歐美國家的新博弈舞台,角力的第二戰場。

伴隨著中共的這次大撒錢,質疑聲四起,本文將會就外界關心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探討。

中美貿易戰中國出口受阻 非洲是否能替代美國市場?

針對中共向非洲大撒錢的現象,旅美中國經濟學者何清漣分析說,中共在貿易戰中被美國壓迫得喘不過氣,又不想認慫,於是另闢新戰場,在非洲進行大國角力。

前中共商貿部副部長、現任中國(中共)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8月28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直言,未來五年,中國每年出口非洲的商品將達5,000億美元,「非洲將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

那麼,非洲市場到底能否取代美國市場呢?普林斯頓社會學博士、政治與經濟學者程曉農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對美出口受阻,這個趨勢既定。為了讓國內經濟的冬天不要來得太快,中共要找一個每年能出口幾千億美元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新市場,來替代美國市場,也只有非洲可以考慮。

但程曉農認為,非洲其實不是個真市場。中美貿易對壘,中共向非洲進行經濟戰略轉移但卻轉移不了。中共對非洲的援助和信貸並非單純的幫忙,而是讓非洲國家用這些錢購買中國的過剩商品,維持中國經濟。非洲國家的多數已經形成了在大國之間玩平衡、換錢、生存的模式。這種模式多年來只是幫助他們的精英謀財自肥,並沒有幫助國家進步、工業化、提升經濟水平。因此非洲國家並沒有擺脫貧困。換句話說,非洲市場不是個市場,不是真市場。中共想長期靠非洲生意賺大錢,只不過是一廂情願。

中美歐非洲角力

近年來,非洲越來越受到歐美國家和中共的關注。中共在非洲加大投資,大力推行「一帶一路」項目。德國之聲報道,根據聯合國方面的統計,2000年,中非之間的貿易額只有100億美元左右,到了2017年,則高達2,00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8月31日發表題為「為抗衡中國,美國要追加數十億美元海外投資」的文章。文章爆料,美國政府計劃將數個鮮為人知的政府機構合併為一個有權進行600億投資的新機構,名為「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新機構主體為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將擁有廣泛授權,以在為別國提供重大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的融資選擇上與中共旗鼓相當地競爭。

何清漣說,中國(中共)對非洲撒幣600億,懟的就是美國這600億。北京並不想隱瞞這一點,這邊宣佈投資非洲600億美元的話音甫落,中國(中共)海外大外宣媒體就陸續宣佈:由於中國(中共)「一帶一路」計劃在全球的影響力日增,美國即將敲定整併數個融資機構的法案,與之抗衡。

除了美國外,歐洲國家也與中共在非洲角力。就在本月初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前夕,德國總理默克爾和英國首相梅分別訪問了非洲,希望能夠加強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

據歐洲媒體「EURACTIV」報道,歐盟成立的非洲信託基金以及即將擴大的歐洲「對外投資計劃」,是歐盟最新的非洲投資工具。歐盟委員會表示,這個對外投資計劃到2020年將會產生逾440億歐元的投資。

與此同時,一些歐洲國家已經推出自己的倡議。在去年的G20會議上,德國政府概述了其計劃的「非洲版馬歇爾計劃」,呼籲歐洲國家加大在非洲大陸的公共和私營部門投資。

「我們不能把非洲留給中國人(中共),俄羅斯和土耳其。」德國發展援助部長穆勒(Gerd Muller)說,目前只有大約1,000家德國公司在非洲開展業務。

英國也在加大非洲投資力度,英國政府將其非洲和亞洲投資武器「英聯邦發展公司」(CDC)的資金增加三倍,從15億英鎊增加到60億英鎊,其任務是關注最貧窮,最具風險的投資環境。

CDC正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Nairobi)開設商店,成為了歐洲和國際發展金融機構在肯尼亞首都網絡的最新成員。

中共600億倡導「互利雙贏」 卻換來裏外不買帳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強調說,中非合作「互利雙贏」,為各方都帶來益處。但這個「互利雙贏」是否真的為中、非兩國人民帶來益處,引發質疑。

在山東壽光、廣東潮汕水災及湖南耒陽群體抗暴等民怨還沒有平息之際,中共再向非洲提供600億美元援助的舉動,如同碰了螞蜂窩,民怨四起。

《美國之音》引述專家估算,僅從2012年到現在北京撒出的錢,還不算現在的600億,已經足夠中國人免費醫療三輩子。在中國人被中共的苛捐雜稅壓得喘不過氣的時候,住宅、就學、醫療負擔不堪重負、眾多的中國人得病不是必須等死就是必須傾家蕩產的時候,北京仍然堅持撒幣外交。

有網民直言:「哪來的錢」、「打腫臉充胖子」、「就算是牲口,也要先餵飽自己家的吧」。

而網絡一篇名為「600億美元是甚麼概念」的文章,將600億美元換算成4,100億元人民幣,指這是中國財政用於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2.78倍,約為中國財政用於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補助的2倍,用於社會福利支出的6倍。而當前中國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上,仍有不足。

不少網友留言,「現在大陸各地因為天災人禍,許多老百姓需要政府關注,結果就這樣被政府徹底忽略了。」「底層人民苦的厲害,怎麼就不見表個態呢?」

目前,大陸官方微博下方的相關新聞留言,均已無法閱讀。

足具諷刺意義的是,中共對非洲的這份「深情厚誼」同樣沒有讓非洲人民買帳。美國之音稱,就在本月初的中非合作論壇期間,中非領導人握手言歡之際,肯尼亞警方9月5日突襲中共官媒環球電視網的非洲總部,民間也出現大量仇視中國(共)的言論。有媒體因此認為非洲國家對中共是「左手拿錢右手打臉」。

那麼,非洲人民為何不滿中共的「援助」呢?

BBC報道,一些觀察人士批評,中共在非洲的投資及借貸是製造「債務陷阱」,非洲小國難以償還沉重的債務。

例如,中共「一帶一路」重點合作國吉布提債務2014年約佔GDP一半,到2016年升至85%。引人注意的是,吉布提在2016年底所有外債的82%都是對中共的債務。

肯尼亞內中國資金建造的鐵路項目,被當地人批評債務問題以及穿過國家公園破壞環境,肯尼亞交通部公開數據,指這個鐵路項目營運首年為1億美元虧損。據估計指,中共目前持有肯尼亞70%的債務。而另一非洲小國津巴布韋最近不得不請求中共減免債務,以便繼續從北京貸款。

那些指控中共的聲音說,它對非洲的援助主要是為了開發利用那裏的自然資源;中共無條件地支持非洲腐敗政權;損害了傳統西方捐助者所倡導的良好治理和環境政策。

前尼日利亞央行行長薩努西(Lamido Sanusi)2013年曾在《金融時報》上發表評論說:「中共這些項目使用從中國運來的設備和人力,卻不轉讓技術給非洲當地。中共拿走我們的原材料,然後賣給我們製成品,這是實質上的殖民主義。」

薩努西的評論還指出中共在博茨瓦納(Botswana)和納米比亞(Namibia)的狀況,如搶奪當地公司的生意、工作環境差以及眾多中國移民人口大量湧入,並開始佔據很多非洲國家的商業市場,掏空了地方產業等。

歐美投資和中共投資非洲的本質區別

歐美等西方國家往往以「民權記錄」等作為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發展援助的先決條件。布魯金斯研究院的經濟學家多拉爾(David Dollar)表示,中共在選擇受援國時不考慮這些因素。

「EURACTIV」稱,歐盟的投資是有前提條件的。歐盟還在尋求增加條件,並制裁那些人權記錄差的政府。這也就是說,歐盟不會把資金分配給那些侵犯人權的國家,如果確定受援國嚴重違反人權,則需要償還資金。

無論是歐洲的「對外投資計劃」還是非洲信託基金都旨在幫助提高非洲的經濟發展和就業,讓非洲人願意留在自己的國家,從而長期能夠控制住非洲向外輸出移民。德國發展援助部長穆勒去年5月還曾提出,德國在職業培訓以及環保、能源技術領域的知識可以用於扶持非洲大陸。

而中共的投資是帶有不同的附加條件。大部份是以從中國銀行貸款的形式,而且要以使用中國承包商為條件。這種債務沉重的投資方式使得中共已經面臨越來越多的批評。

中非合作論壇召開前夕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上,僅《喀麥隆論壇報》一家非洲媒體獲得發問機會。記者的問題令中共盡失顏面。該記者提問說,中國在非洲投資工程項目危害了當地環境,而且一些中資公司在非洲只聘用中國人,不願意聘請當地勞工。

雖然只是一個提問,但卻引發外界深思為何非洲人民對中共不買帳。

德國之聲報道,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發展經濟學家卡佩爾(Robert Kappel)指出,肯尼亞總統本應該對中國的出口補貼政策提出批評,因為這破壞了非洲的市場;許多中國企業以低價向非洲出口單車、手電筒等各類消費品。所謂的自由貿易實際上對非洲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起到了破壞作用。

中共的「不干涉別國內政」引質疑

不像歐美國家,中共對非洲所提供的資金沒有任何政治條件,這一點對不思改革的非洲各國政權來說最具吸引力。而中共也常以「不干涉別國內政」為由,為其忽略非洲國家人權、法治開脫。但這句開脫詞卻讓外界表示質疑。

卡佩爾認為,中共是在悄悄左右政治進程。他說,「中國(共)總是聲稱,不干涉別國內政。但是,中國(共)卻非常具有針對性地對政治進程施加影響,即使這種做法非常地隱蔽。」

卡佩爾認為,中共的這一策略在台灣問題上尤其明顯:除了斯威士蘭,所有的非洲國家都已經和台灣斷交。「中國(共)促使所有非洲國家在某種程度上只和北京方面合作,這裏就有著非常顯著的政治影響企圖。」

中共在非洲大撒錢是否會成功?

資深投資經理、銀行家哈里斯(Richard Harris)在《南華早報》上發文說,中共正在提供的貸款與援助確保其獲得非洲國家的廉價資源,並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但非洲人對目前形勢是明智的,中共可能不會真正的從其投資中受益。

哈里斯說,第一批抵達非洲的中國公司就犯了低級錯誤,帶來了中國的勞動力,引起了非洲人的憤怒與怨恨。他們指責當地資源以低於市場價格被出售;與中共的貸款模式可能會產生無法償還的債務水平等。

哈里斯還說,非洲人不再像以前那樣,他們現在知道每樣東西的成本和價值,更加能夠做出受過高等教育人所能做出的選擇。

BBC報道,中共駐納米比亞大使張益明在中非合作論壇前與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會面,並建議他在論壇上多談中非經濟關係,強調非洲對中國的支持。

不料,根哥布卻回應說:「我有演講的撰寫員,他們會處理,你不應該告訴我們怎樣做。我們不是玩偶。」

這個事例反映,一些非洲國家領導人為了面對國內壓力,嘗試表達對中共有更堅定的立場。

何清漣說,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達成協議並不難,真正的難題在於回收投資並保證有利可圖。

「一帶一路」政策一方面讓許多國家對中共欠下了無法償還的債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中共借貸風險。目前,很多負債小國都在尋求中共的減債。在國內也引發「債務收不回來」的擔憂。

何清漣認為,中共在非洲的投資除了造勢外,這些投資的效益卻值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