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oogle衛星地圖顯示三峽大壩嚴重扭曲變形,引起海內外網友的關註。中共動用內外宣和網軍大規模「辟謠」,隨後又改口承認壩體確實會「漂移」。與此同時,三峽大瀑布景區緊急暫停接待遊客。三峽大壩安全問題再成焦點。

7月1日,華裔經濟學者「冷山」在其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中,將三峽早前的衛星圖像和當前圖像對比,認為三峽大壩已經變形,有潰壩的危險,並警告,三峽大壩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中共和那些大家族也將玩完」。

不少網民通過Google衛星地圖查看後,發現當前的大壩衛星圖像確實存在嚴重的變形問題。事件一石激起千層浪,三峽大壩扭曲變形所帶來的安全問題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討論。

面對居高不下的輿論,中共黨媒官媒援引「專家」指,是衛星圖片的精確度、圖片拍攝的角度和拼接成像時的算法導致了圖像變形。

7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佈一張高分六號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的照片並稱:「親測,三峽大壩沒毛病。」

但外界質疑,衛星圖像確實經常有扭曲變形現象,但是三峽大壩圖像變形之嚴重,似乎已超出圖像偏差的範圍。還有人質疑,如果三峽大壩變形是出於圖像偏差,為何大壩周邊的許多道路沒有變形。更有網民直言,黨媒越「辟謠」的事情越讓人擔憂。

官方改口 承認三峽大壩漂移

7月6日,推特上又熱傳三峽大壩衛星圖像的立體視頻,從中可以更明顯地看出大壩的變形。有網友發現,壩體不但水平方向存在扭曲,垂直方向也有明顯的錯位,因此質疑大壩底部是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問題。

7月6日,大陸傳媒新京報的文章《專家組:三峽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中引述專家指,三峽大壩整個壩體是由十幾個獨立區塊拼接而成,在水壓不均衡的情況下,互相之間確實存在「漂移」的可能。

7月4日,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從結構來看,三峽大壩並非中共媒體所宣傳的銅牆鐵壁,「三峽大壩是在走動的,而這種設計決定了三峽大壩的脆弱性。」

王維洛說,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但並不像大家看到的三峽大壩模型那樣是整體一塊,因混凝土無法作如此長段大塊澆築,因此壩體是由幾十個獨立的混凝土壩塊組成,每一個壩塊利用重力放置在基岩上保持穩定。

「也就是說,是擺在岩石上的,壩塊和壩基的結合處不是像造房子時它的鋼柱是打到地下去的,它和基岩是分離的,受水的壓力和溫度影響,它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也就是說大壩在走。」

王維洛說,目前曝光的地圖照片顯示大壩不均勻走動嚴重,將來可能會有潰壩的嚴重後果,「如果哪一次洪水大一點,如果水的流量並不像他設計的那樣時,它一擠,有的壩塊受的力量比較大、有的壩塊部份受的力比較小,就會發生一個大的扭曲。這樣就在壩段間會發生泄漏,水就會從那裏流出來,那這個壩段的一個側面就擋不住洪水的壓力,這個壩段就會裂開,就是會從整個壩段脫開。如果整個泄漏比較大,如果水還是滿的,因為水的力量,就會發生潰壩。」

王維洛推斷,現在可能已經出現變形的問題,且一旦大壩崩潰,湖北宜昌市的70萬居民可能有即時危險。

三峽景區急停接待遊客

三峽大壩是中共的軍事禁區,有重兵把守,連導彈部隊都是24小時待命。由於百度地圖都不提供當地的清晰衛星圖像,外界很難了解大壩的現狀。不過,三峽大壩的一側設有觀景台,遊客仍然可以近距離觀察大壩外景。

就在官媒改口承認三峽大壩「漂移」的同時,宜昌三峽大瀑布景區發佈通知,三峽大瀑布景區從7月6日起停業至7月13日,營業時間另行通知;停業期間,景區將暫停接待遊客。

從「固若金湯」 到「不能指望」

三峽大壩自興建以來,其工程品質一直受到質疑。而官媒在超過20年的連續報道著也從最初的「固若金湯」到「不能指望」。

2003年6月1日,大陸官媒《新快報》報道的文章題為《三峽大壩,固若金湯,可以抵擋萬年一遇洪水》。

到了2007年5月,《文匯報》刊文題為《三峽大壩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2008年10月,新華網報道題為《三峽大壩可抵禦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而到2010年,中共CCTV新聞轉述長江水利委官員的話說,今年不能把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到大壩上。

山體斷裂 是最大地質隱憂

█	華裔經濟學者「冷山」在其社交網站推特上傳三峽前(左圖)後(右圖)對比的衛星圖片,並指大壩已經變形。(網絡圖片)
█ 華裔經濟學者「冷山」在其社交網站推特上傳三峽前(左圖)後(右圖)對比的衛星圖片,並指大壩已經變形。(網絡圖片)

三峽工程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規模的工程項目,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2003年第一台機組並網發電,2006年三峽大壩主體建成,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

資料顯示,三峽大壩全長1,983米,壩頂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75米。自左到右由船閘壩段、升船機壩段、左發電廠壩段、泄洪壩段、右發電廠壩段和地下電廠壩段組成,共使用混凝土2,700萬噸。而組成大壩的幾十個混凝土壩塊長度不等,最窄不到13米,最寬有45米。

大壩建成後各種地質災難頻現,尤其是崩岸明顯增加,截至2007年9月三峽庫區共有各類崩塌、滑坡體4,700多處,其中627處受水庫蓄水影響,863處在移民遷建區。

2007年9月25日,中共高級官員和專家學者在武漢召開研討會,討論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工作。專家表示,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安全存在諸多新老隱患,如不及時預防治理,恐釀大禍。這是中共官方首次一改以往為三峽工程辯護立場,承認形勢嚴峻。

2013年1月,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翁立達發表標題《齊岳山東北斷裂是三峽最大的地質隱憂》的文章,指出對三峽水庫而言,危害最大的是構造型地震。

據悉,在第二庫段仙女山斷裂、九畹溪斷裂、建始斷裂北延和秭歸盆地西緣一些小斷層的交會部位,有可能誘發水庫地震。

三峽高壩或被迫炸毀

在三峽大壩擬議修建之初,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著名水利學家黃萬里從地質、環境、生態、軍事諸方面痛陳三峽工程的危害,他當時預計三峽水庫蓄水後卵石淤塞重慶、四川水患、浩大的工程開銷和必將釀成禍患的移民安置,並預言三峽高壩若修建,終將被迫炸掉。

毛澤東前秘書李銳也反對建設三峽工程。李銳認為三峽工程太複雜,除了技術困難、龐大工程會排擠其它計劃外,因為淤泥等問題,建大壩也不一定就能一勞永逸。此外,尚有移民、水位劇升等問題,因此應該考慮其它替代的可行方法。

三峽大壩建成後,長江中下遊連年出現反常氣候,大旱、高溫、洪水等災禍不斷。作家鄭義2011年曾撰文稱,攔腰建起的三峽水壩,湖泊原有的吞吐規律就被廢去。

最早反對三峽工程的著名水利專家金永堂稱:「現在三峽出現的問題比早前估計的問題還要嚴重。很快重慶就進不了輪船了,這是泥沙淤積的問題了……反正問題多得很……」

王維洛則認為,現在不下決心拆除三峽大壩,將來想拆或無可能。他預言道,當三峽工程運行30年後,在論證報告上簽字的專家也不敢保證重慶港不被泥沙淤積。到那時再想拆除三峽大壩,泥沙淤積量超過40億噸,長江水無法將那麽多泥沙帶入大海,而是堵塞中下遊河道,迫使河流改道,「想拆也不行了」。

王維洛表示,從技術和對生態環境的角度分析,拆除三峽大壩是遲早的事,是中國人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