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來,三峽大壩變形的傳聞,引起海內外輿論關注。長江被視為世界上最大的一條龍脈,早年即有風水師說,中共興建三峽大壩,切斷了中華民族的龍脈,破壞了中國風水,導致三峽流域災禍連連。
中國古人講究地理風水學,長江一直被視為世界上最大的一條龍脈,它造福並養育了中華民族數千年。
正如《中華民族頌》的歌詞中所唱到:「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馬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古聖和先賢,在這裏建家園。風吹雨打中,聳立五千年。只要黃河長江的水不斷,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然而,風水師認為,中共興建三峽大壩,切斷了中華民族的龍脈,為數不少的水電站,攔腰切斷上游水源,讓長江黃河為之斷流,使中華民族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的姜根迪如雪山, 全長6300公里,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它流經全國十九個省、市、自治區,自古以來養育著中國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是名副其實的「母親河」。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縣,東至湖北省的宜昌市,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
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
自三峽大壩建成後,形成長達600公里的巨型水庫,世界罕見。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後水位提高到10~75米;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結束後,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峽景區張飛廟被淹;2006年,長江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被淹;2009年整個三峽工程竣工後,水位提高到175米。
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三峽工程累計完成動態投資1849億元。有風水師認為,三峽大壩的修建切斷了中華民族的龍脈,破壞了幾千年來的地質環境,所帶來的無形損失不可估量。
三峽工程破壞中國風水
作者李淨明曾刊文說,按照中國的風水理論,中國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所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在先天八卦看來,西北為艮,為昆崙山,屬於祖山。從中國傳統哲學的角度看,天地人一氣。氣在地面凝結為龍脈,形成山脈和水脈。所以,由昆崙山開始,中國有三條山龍,兩條水龍。龍脈通,則國運昌。龍脈窒,則國運必然受影響。
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了南北兩條水龍,促進了當時及以後幾百年來的中國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運河是順勢而為,而如今的南水北調工程,是逆自然的。
從奇門風水的地氣學說看來,長江以南屬景門,屬地氣南移後的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地帶,所以長江這條龍脈,要比黃河更重要,更需要保護。如今,長江被攔腰截斷,風水徹底破壞,不但會影響自然、天文氣候,也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
易理界認為,長江是世界最大的一條龍脈,它造福養育了中華民族,現在那些對八卦風水學知識一點都不懂的所謂院士專家們,將中國最大的一條龍脈改變了,破壞了中國風水。
而且這種破壞給子孫後代帶來的巨大災難,也是無窮無盡的。
古人說,「自然是不可征服的,不可戰勝的,人類最終只能適應自然,利用自然。」龍脈風水也是不可以隨便亂動的,否則它將會帶給人類災難。
事實上,在三峽大壩沒上馬之前,就有不少專家反對修建三峽大壩。中國著名水利專家黃萬里等專家教授,曾多次上書當時的中共黨魁江澤民等高層,從地質、環境、生態、軍事諸方面,力證三峽工程不可上馬。
但這些敢言的專家,卻遭到中共的排擠打壓,三峽工程最終強行上馬,至今留下無窮爭議。
專家:三峽大壩早拆早好
如今三峽大壩又傳出變形的消息,引發不少人擔心,一旦潰壩,大片地區將生靈塗炭。水利專家王維洛對《大紀元》大紀元表示,如果三峽大壩發生潰壩,三峽大壩下面的宜昌市居住的幾十萬人命就沒了。
他說,三峽工程從2003年開始試運行到現在,16年都還沒有驗收過,沒有人敢擔保它的質量。現在大家在網上討論這件事非常有意義,中共必須對老百姓有個交代。
王維洛表示,「關鍵問題是大家都很關心,它可能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工程質量問題和大壩安全問題,這是一件要命的事情。這些問題不是哪個網友來解釋這只是光線問題,而且應該由獨立的第三方介入工程檢驗和驗收,沒有第三方那基本上整個就是一個黑箱操作。」
他認為,三峽大壩早點拆了早點好,現在世界的潮流不是建大壩去搞水利,而是順應自然去搞水利,這是去年世界上所有的水利工程師得到的共識。
「拆也很容易,就是把閘門全部打開,讓水自己進多少出多少。但中共不願這樣做,主要是和它政績、名聲連在一起,如果現在廢掉,那前面的功績就沒了。」王維洛說。#
(轉載自新唐人電視台)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