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加劇、華為被封殺所引發的稀土擔憂,近期在媒體上頻繁出現。專家分析指出,外界過於強調全球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中方即使對美國斷供稀土、企圖作為貿易戰討價還價的籌碼,但有三大原因支撐,中共稀土牌對美國而言不足為懼。

稀土被譽為「工業維他命」,它是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對許多高精尖技術產品至關重要。無論是軍用的激光制導武器、先進戰機、導彈,還是人們常用的手機、電動汽車等,都要用到稀土。

稀土元素中的釓、釤、釹、鑭、鈰、鐠的氧化物。(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稀土元素中的釓、釤、釹、鑭、鈰、鐠的氧化物。(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今年2月發佈的年度稀土報告,2018年,中國稀土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的70.5%。美國2014至2017年的稀土進口中80%來自中國。中共官媒近期用這個數據暗示若貿易戰惡化,北京可以將稀土推上貿易戰戰場。但美國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5月31日發文說,「無須對稀土元素感到恐慌」,全球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被誇大了。

文章引述前五角大樓軍需高級顧問、美國印第安那州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美國大戰略和經濟政策研究專家尤金·霍茲(Eugene Gholz)的話說,政客們對於「政治操縱市場」的想法「過於警覺」,個別公司的賺錢或虧錢與「是否有大量的能力在這個特定市場(稀土市場)獲得政治影響力之間存在巨大差別」。

霍茲指出,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大部份的稀土分離設施,但如果它要停止出口稀土材料,「其它選擇也存在」。在短期內,依賴這些礦物的美國公司可能會用庫存應對供應短缺。從長期看,美國也有其它供應來源和解決方案。

「天塌不下來」,美聯社6月8日引述鳳凰城雷鳥環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的中國問題專家、教授兼副院長瑪麗·蒂加登(Mary B. Teagarden)說,「還有其它選擇。」

依據專家們的看法,即使美國遭斷供稀土,也無須擔心其會被卡住脖子。在這次貿易戰及華為事件中,中共若想動用稀土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恐將打錯算盤。

至於具體原因,本文將主要從三大方面進行闡述:1. 美國對稀土早已未雨綢繆,表現在五方面;2. 美國大部份的製造業不在美國,對稀土元素實際需求很少,而美國稀土需求量最大的催化劑在其它國家也有大量生產,這種催化劑也很容易找到替代產品;3. 美國掌握有稀土生產及回收的高科技。

美國早已未雨綢繆

為了確保生產高科技產品和武器裝備所不可或缺的稀土元素不受制於人,美國政府早就開始採取了預防手段。具體舉措總結如下:

1. 對關鍵稀土材料準備庫存

五角大樓軍需高級顧問霍茲透露,其實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西方國家早在2010年中共對日本使用稀土武器一刻起就開始了戰略囤積稀土元素和使用稀土元素的零配件。

全球知名的經濟預測及商業諮詢機構IHS Markit首席經濟學家拉吉夫·比斯煤氣(Rajiv Biswas)告訴德國之聲,「美國政府為其國防工業已經建立了關鍵稀土材料的戰略庫存,而且私營企業也保留了關鍵稀土材料的一些庫存。」

「在1到2年的時間框架內,如果中國稀土供應持續中斷,新的稀土項目也可以在其它國家投入生產。」比斯煤氣補充說。

稀土其實並不稀少,但從礦石中提取稀土金屬卻對環境污染很大,因此很多國家選擇進口。目前,美國、印度、南非、加拿大、澳洲、愛沙尼亞、馬來西亞和巴西等國都有稀土的開採。

2. 重新啟動已被關閉的稀土礦

為保證美國關鍵礦物的來源,2017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礦物行政令,要求聯邦政府找出包括稀土在內的關鍵礦物的新來源,加速供應鏈各階段有關礦物的開採、後處理及回收等步驟。

隔年,美國重新啟用了位於加州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礦。該礦在歷史上曾供應全球需要的大部份稀土元素,但在2015年因無法同中國的非法稀土礦競爭而宣佈破產,後者幾乎沒有環境控制,成本也很低。而在美國,稀土開採常常受到環境問題的限制。

2011年芒廷帕斯稀土礦及其附近的衛星圖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2011年芒廷帕斯稀土礦及其附近的衛星圖像。(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芒廷帕斯在重新啟動後,每年向中國出口5萬噸稀土半成品,用於進一步加工。

芝加哥對沖基金JHL資本集團擁有芒廷帕斯近65%的股份。該集團創始人兼控股股東詹姆斯·利廷斯基(James H. Litinsky)告訴《紐約時報》,開採稀土只是計劃的一部份。他計劃明年重啟芒廷帕斯被封存的化學分離設施,生產稀土氧化物。該計劃部份基於他的評估,即貿易摩擦將持續存在,美國將尋求自給自足。

BBC稱,美國參議員已經通過法案,對境內稀土生產給予經濟鼓勵和支持。

美國商務部6月14日發佈確保關鍵礦產報告,以減少「關鍵礦物」對外國來源的依賴。報告提出61項建議,包括儲存、強化勘探、放鬆採礦法規、縮短採礦申請時間和增加美國採礦生產等。

3. 聯合盟友國家開採戰略礦產

2018年2月,澳洲時任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訪美期間,美、澳首腦同意在戰略礦產勘探、提煉、處理、稀土和高性能金屬研發方面進行合作。

今年5月,澳洲萊納斯公司(Lynas Corporation Ltd.)宣佈,將與美國德克薩斯州藍線公司(Blue Line Corp)合作,在德州建立一家稀土分離工廠。「這對美國以及全世界都至關重要,能夠在中國以外的地方提煉這些礦物元素。」藍線公司行政總裁喬恩·布盧門撒爾(Jon Blumenthal)說。

路透社稱,萊納斯公司還宣佈計劃在2025年之前投入5億澳元用於提高產量,並將在西澳州設立初級加工廠,相關計劃還包括對在馬來西亞的加工廠進行投資。萊納斯公司的增產舉動,正值美國將稀土這種戰略礦產的進口置於優先之際。

萊納斯公司在2010年10月發佈的照片,顯示該公司在西澳地區建造一座稀土濃縮廠。(Lynas Corporation / Lynas Corporation / AFP)
萊納斯公司在2010年10月發佈的照片,顯示該公司在西澳地區建造一座稀土濃縮廠。(Lynas Corporation / Lynas Corporation / AFP)

萊納斯日前表示,該公司決定為「戰略客戶」儲備鐠釹,以幫助其鞏固作為中國之外客戶優先選擇的供應商的地位。鐠釹用於工業磁鐵。

該公司表示,到本季結束時,將有大約250噸鐠釹儲備。

「我們……計劃在2020年需求進一步增加之前緩慢增加庫存。」該公司在聲明中稱。

萊納斯是中國以外全球規模最大的稀土生產商。2010年,中共因釣魚台撞船事件對日本暫時禁運稀土,萊納斯當時發佈公告稱,與日本雙日株式會社簽訂戰略聯盟協議,以爭取更多日本市場的稀土供應。

與此同時,美國「Texas Mineral Resources」公司正在德州西部邊緣的一個偏遠地區開發「Round Top」稀土礦床。該項目包含一個實地礦場和加工廠,每年能加工約730萬噸礦石並生產約3,325噸稀土。

美國國務院上周也宣佈,美國將與加拿大和澳洲合作,幫助世界各國開發關鍵礦產儲備,這是減少全球對中國原料依賴的多管齊下戰略的一部份。美國務院指出,「現在80%多的全球稀土元素的供應都被控制在一個國家(中國)的手中,依賴任何單一來源都會增加供應中斷的風險」。

根據美國的計劃,美國將會與其它國家分享採礦專業知識,幫助他們發現和開採各自國家的資源,並就管理和治理框架提供建議,以幫助他們確保他們的採礦業對國際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此外,本周四(6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會面後,分別指示兩國官員擬定一份關鍵礦物合作的聯合行動計劃。

4. 美國投資稀土回收

美國能源部在2017年1月發佈一份評估報告,概述了從煤和煤副產品流(如粉煤灰、煤矸石和廢水)中經濟地回收稀土元素的可行性評估和分析。能源部稱,美國要尋找「經濟可行的途徑來恢復本國稀土」。當年6月,能源部化石能源辦公室在能源部官網上宣佈,投資690萬美元用於相關研究。能源部稱,所投資的三個項目用於從煤和煤副產品中生產可銷售的稀土元素。此外,還有另外三個新主題領域的項目,用來加速稀土元素的分離和萃取過程。

美國能源部2017年發佈一份稀土評估報告。(報告截圖)
美國能源部2017年發佈一份稀土評估報告。(報告截圖)

美國多家廢物回收企業也在積極開發新技術,力求更高效地從廢舊產品中回收稀土金屬。美國領先的材料技術公司「Rare Earth Salts」正在從老舊螢光燈管中回收稀土。

5. 美國國防部目標轉向非洲 尋找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來源

路透社6月5日報道,美國國防部的一名官員透露,國防部已與馬拉維企業「Mkango Resources Ltd」以及全球其它稀土礦商討論稀土供應,尋求供應多元化。

報道引述國防部後勤局材料工程師傑森·聶(Jason Nie)的話說,後勤局也與布隆迪企業Rainbow Rare Earths Ltd就未來的供應進行討論,並提議為正在開發中的美國稀土項目引進幾個潛在金主。

美國的製造業狀況和稀土元素使用分配特點

據CNBC財經網站6月3日報道,一些分析師認為,中國雖然是全球主要的稀土生產國,但是北京以禁運稀土作為對抗美國的武器,所能達到的效果相當有限。

據雷蒙德‧詹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 James)的分析,美國僅佔全球稀土需求量的9%。

該公司分析師埃德‧米爾斯(Ed Mills)和帕維爾‧莫爾查諾夫(Pavel Molchanov)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對稀土需求不高的原因是,需要用到稀土的最常見的高科技產品,如消費類電子產品(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和各種工業產品(電動汽車電池、風力渦輪機、激光器等)等,很多不在美國製造,而是在中國或者亞洲國家生產。

《紐約時報》也表示,美國對稀土元素需求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多製造業務已轉移出美國。近十年前,中共當局開始給外國電機磁鐵和發光二極管等產品製造商大力施壓,如果它們想通過可靠渠道獲得稀土金屬供應,就要把工廠搬到中國。

此外,從美國對進口稀土使用的分配來看,美國進口大量煉油廠使用的廉價稀土催化劑,佔進口的比例為60%。《紐約時報》表示,作為催化劑的鑭是17種稀土元素中最便宜、最容易生產的。但和中國一樣,鑭在澳洲和美國也有大量開採。

珀斯西澳洲礦業學院(Western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稀土專家達德利·金斯諾斯(Dudley Kingsnorth)教授說,美國石油公司儲存了幾個月的催化劑。如果有必要,美國可以從其它地方的煉油廠進口更多汽油、柴油,儘管成本更高些。

美國軍方對稀土元素的需求,除了可以先利用庫存外,霍茲認為美國軍方的需求也「很容易被外國生產商所滿足」。

德國之聲英文版6月5日報道,中共若對美國發動稀土戰,要想對美國經濟造成太大傷害,「可能證明是無效的」。

美國等發達國家掌握先進稀土技術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6月10日發表文章,一方面強調中國握有稀土這張「王牌」,另一方面宣稱稀土技術訣竅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報道引用中共國有稀土企業市場部負責人的話說:「為甚麼美國有稀土礦卻做不起來?因為技術在中國人手上」。

美國是否真的無力生產稀土?根據美國外交關係協會2014年發佈的一份有關稀土的報告,中國在稀土市場上的優勢是後期才形成的。該報告披露,實際上,在1990年代之前,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但後來由於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以及相對寬鬆的環境監管,使得中國公司佔據競爭優勢,因此,中國逐漸變成全球第一大稀土出口國。美國逐步停止了開採本國稀土,選擇自中國進口。

外交關係協會的報告還披露,目前中國的稀土下游工廠所用技術是在外國尤其是日本知識產權的許可下運行的。

報告表示,遠非中國的技術主導,稀土市場近年來發展的顯著特點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技術領先地位的延續。在加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礦於2015年被關閉之前的幾年,芒廷帕斯曾使用了一系列新技術來增加提煉稀土產品的純度,同時也大大減少了採礦和化學加工對環境的影響。

美國領先的材料技術公司「Rare Earth Salts」(簡稱RES)2017年6月在其網站上宣佈,成功投產第一部商業分離設備。該裝置用於生產低成本、分離和精煉稀土氧化物。該公司預計將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新定製生產設施中使用其專有技術,將其產量提高到每月18公噸。銷售討論正在進行中。

「我們完全規模化和可操作的技術將使我們能夠在相對於中國的溶劑萃取上取得顯著的成本優勢。」RES首席執行官約瑟夫·布魯爾(Joseph Brewer)說,「『在美國製造』這一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滿足不斷增長的稀土客戶的需求,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中國生產的可靠替代方案」。

RES表示,該公司的初始生產原料來自該公司與「稀土回收科學」(Rare earth recovery Science,簡稱RERS)的商業協議提供的回收螢光燈泡材料,使得RES的稀土生產成為100%的美國國內解決方案。該公司還採用輕質和重稀土精礦進行分離,使得RES能夠生產出四種磁性取向氧化物(釹、鐠、鋱和鏑),並成為二十多年以來美國第一家重稀土氧化物生產商。公司還將生產市場數量的釔、銪、鈰和鑭。根據其商業過程的初步測試結果,RES生產的稀土氧化物的純度為99.9%,可根據客戶要求進行有效的修改。

RES還說,該公司除了與RERS的商業協議外,還與(智利第一家稀土公司)Minera BioLantanidos和(總部位於溫哥華的)美達林資源有限公司(Medallion Resources)達成了正式協議。這些協議鞏固了中國以外的「長期的、低成本和環保的稀土供應鏈」。

除了美國技術外,日本公司在新的低鏑磁鐵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歐洲的羅地亞(Rhodia)稀土公司在開發可行的稀土回收業務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表示,而在目前的市場中,中國看起來像技術落後者,比如,使用舊的、極具破壞環境的稀土提取技術,稱不上是技術領導者。

中共領導人也承認,中國需要外國先進的稀土技術。令人尷尬的是,儘管中共在2010年以稀土為「王牌」對日本實施禁運稀土幾個月,試圖向天下告知中國稀土的絕對優勢,但在2011年的9月,時任中共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在北京會見日本最大商業游說團體日本經團連會會長米倉弘昌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董事長張富士夫時說,日本擁有開發和使用稀土的先進技術,中國希望兩國企業能夠加強在這個領域的合作,希望日資企業把更為先進的稀土技術帶入中國。

旅居德國的著名中國水利工程師王維洛在《議報》上發文說,中國對稀土資源的大規模、掠奪性的開採,資源利用率僅達10%,其餘90%被浪費或廢棄。七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對自然資源,包括稀土資源的破壞性的開發,造就的只是虛假的、表面靚麗的GDP數字,巨額財富進入幾大家族的腰包,結果是導致中國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

前五角大樓軍需高級顧問霍茲表示,「中國的稀土行業沒有重大技術優勢」,中國在稀土開採和加工技術創新上比不上國外大型稀土項目,中國的稀土生產主要是價格優勢,但低價很大程度上源於稀土非法生產活動。中共政府已表態要取締非法活動,很可能將提高稀土價格,削弱其現有優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