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溫、華為被封殺之際,中共官媒頻亮「稀土牌」,使9年前一度成為網絡熱搜詞的「稀土」近期再次被媒體聚焦。G20習特會在即,貿易戰何去何從,若談不攏,中共是否會故伎重施,對美禁運稀土,備受關注。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二(6月18日)表示,他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日本G20峰會上會面,中美周三重啟談判。習特周二還進行了電話會談,但中方對這次通話所發佈的通告與白宮通告差異很大,幾乎是各說各話,凸顯雙方立場仍有相當大的分歧。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周二說:「市場應該認為他們(習特)談總比不談好,但(習特會)沒有任何結果獲得了保證」。
即將到來的習特會的敲定使得中美雙方語調目前似乎有些緩和,但兩國貿易談判最終能否達成協議,如果破局,中共是否會以稀土作為談判籌碼,引發外界猜測。
稀土為何如此重要?
稀土是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由於其獨特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對許多高精尖技術產品至關重要。無論是軍用的激光制導武器、先進戰機、導彈還是人們常用的手機、電動汽車等都要用到稀土。它因此享有「工業維他命」、「21世紀的黃金」等稱號。稀土其實並不稀少,但從礦石中提取稀土金屬卻對環境污染很大。稀土的儲藏也並非只限於中國,美國、印度、南非、加拿大、澳洲、巴西、馬來西亞等很多國家也擁有可開採稀土資源。
近年來,中企以低價贏得全球80%以上的稀土市場,中共官媒因此大肆宣揚中國稀土的絕對優勢。那麼,稀土到底是不是中共手中的「王牌」,這張牌到底有多重,打出來能否真正刺痛美國、卡住美國的脖子?
分析師指出,稀土無法左右貿易戰,中方若以禁運稀土報復,恐打錯算盤。那麼,具體原因有哪些呢?本文將具體闡述。
中共官媒頻為稀土造勢 其意何在?
美國地質調查局今年2月發佈的年度稀土報告顯示,2014至2017年,美國進口的稀土中有80%來自中國,其餘來自愛沙尼亞、法國和日本等國。因此,在中共應對貿易戰幾乎無牌可打、華為又面臨美國封殺之際,外界多猜測,中共或許會動用「稀土牌」。
從近期中共的官方活動和官媒報道的基調來看,其似乎在積極營造打「稀土牌」的勢頭。先是5月20日習近平視察江西稀土產業,考察時還有負責對美貿易談判的副總理劉鶴的身影。官媒不僅對視察進行高調宣傳,同時也發文強調,中國的稀土是箝制美國的一個有力武器。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的文章稱,「中國握有這張王牌,……一旦打出去對美國是具有衝擊力的。」黨媒《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對稀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已賦予北京還擊之道」。文章還亮出了被視為是中共外交最嚴重的警告術語「勿謂言之不預」(意思是「不要說沒跟你事先警告過」)。中共海關總署6月10日發佈數據強調,中國5月稀土出口比4月下降16%;1至5月稀土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7.2%。
雖然中共還沒有公開威脅說要切斷對美稀土供應,但其隱晦的威脅通過其控制的官媒傳出,其心自現。讓外界更加猜測,中方或已準備將稀土作為與美談判的籌碼。
「商業內幕」5月30日發文分析,中共一直在暗示將把稀土武器化,作為貿易戰的一種戰術,但專家認為,中共近期只是在造勢,鑒於上次對日本禁運、把稀土武器化的歷史教訓,這次應該不會真正對美完全禁運。
報道稱,稀土諮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董事總經理瑞安・卡斯蒂羅(Ryan Castilloux)認為,「這表明,中共感覺到其雙手被縛,盯著稀土這個核按鈕。」
他認為,中共視稀土是美國工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希望通過製造有可能斷供稀土的威脅來讓美國讓步,以便與美方談判時能夠達成更多的合作。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中國項目協調員李明江向法新社表示:「中國(共)目前的目標是向美國施壓,爭取美國在貿易談判中作出更多讓步,也希望美國在華為和其它中國科技企業的問題上立場不要那麼強硬。」
另一方面,專家也認為,中共為了表面上顯示它們的威脅是嚴肅的,因此,也可能有點動作。金屬投資集團TechMet的首席執行官布萊恩・梅內爾(Brian Menell)告訴「商業內幕」,他認為,中共可能會製造一些供應麻煩,但不會斷供稀土,因為這對於目前的衝突狀態來說太具有破壞性。此外,中共也不想看到海外掀起新的稀土投資潮。
但無論中共的算盤是甚麼?多個分析指出,中共若將稀土推上中美貿易戰的戰場,恐再次下錯棋。一個主要原因是,從歷史上看,中共此前曾打過「稀土牌」,不僅無效還自傷,造成競爭對手增產。而且,供應鏈中斷,會讓中國作為供應商的可靠性受質疑,刺激買家另尋外國供應商。
9年前稀土禁運 日本四招化解 中共反自傷
2010年9月,中國漁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在釣魚台海域相撞。日本以妨礙公務罪逮捕中國船長,並稱事發地屬於日本海域。中共外交部則宣佈對釣魚台擁有主權,要求放人。兩國關係隨之激化,中共於當月便打出了手中的「稀土牌」,臨時切斷對日本的稀土出口。
作為全球領先的電子設備、汽車以及其它尖端技術的製造商,日本是稀土的最大消費市場,嚴重依賴中國的稀土。2010年之前,日本進口的稀土中90%以上來自中國。斷供稀土一時間引發了日本傳媒、輿論的惶恐。但令中共萬沒想到的是,斷供反倒促使日本急中求變,多管齊下,利用四招化解了危機,而中企在接下幾年反而受到很大的衝擊。
1. 日本四招化解斷供危機
日本通過稀土回收、稀土替代、稀土節省以及供應多元化的方式,很快減少了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豐田汽車、本田汽車、日立、日本電產、昭和電工、信越化工、名古屋大學等大大小小日企、機構成功開發的代替品或節省、回收技術不斷湧現。
日本工業大廠日立公佈,成功開發了油電混合車摩打中的稀土高效率回收技術。一些大企業發現,他們利用替代品可以減少對稀土的用量。比如,在價格上漲時,煉油廠暫時停止使用作為催化劑的稀土元素鑭。玻璃製造業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使用稀土元素鈰進行拋光。
《日經新聞》引述日本新金屬協會的數據報道,由於日本企業採取替代和節省等辦法,日本的稀土用量在2013年比2007年的峰值減少了60%。日本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表示,日本2012年的稀土用量比2007年減少56.3%(從3.2萬噸減少到1.4萬噸)。
此外,日本還尋求從澳洲等國進口稀土來分散風險。澳洲的稀土公司萊納斯(Lynas Corporation Limited)成為這次稀土風波的最大受益者之一。2010年11月,澳洲政府稱「澳洲做好準備確保對日本的長期稀土供應」。萊納斯公司隨後發佈公告稱,與日本雙日株式會社簽訂戰略聯盟協議,以爭取更多日本市場稀土供應。
即使在中共解除禁運後,日本仍保持供應商多元化,以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到2015年為止,日本從中國以外國家進口的稀土已經佔到進口量的一半以上,從中國進口的稀土佔比則從2010年之前的90%多下降到48%。
2. 需求減少 中國國內企業苦不堪言
《讀賣新聞》2013年發文稱,中國(共)限制稀土出口「完全失敗」,日本採取措施,使稀土類需求銳減。文章指出,中共把稀土作戰略資源的結果是把自己逼向牆角。
另據美國之音報道,中共的這次斷供不僅有效地激發了日本擺脫中國稀土的能力,而且令稀土價格下跌幾成,以至於中國約300家生產稀土的企業中,2012年有近70家工廠不同程度地減產、停產。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甚麼?美國外交關係協會2014年的一份題為「稀土元素與國家安全」的報告指出,中共在2010年限制稀土出口後,稀土元素的市場價格一度飆升,特別是下游用戶開始填充庫存以防止將來稀土供應中斷。一些投資人士也購買了一些小型礦業公司的股票,積極在全球開發新的稀土資源。但當買家意識到,在全球範圍內的實際稀土供應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緊張的時候,稀土價格暴跌。
2012年,由於稀土市場整體需求不佳,加上中國最大的稀土買家日本大幅降低對中國的稀土需求,令中國企業苦不堪言,不得不面對供過於求的情況。稀土價格從2011年的高峰140萬元/噸一跌再跌,到2012年10月份,每噸價格只有36萬元,降幅為74.3%。
根據《證券日報》2012年的報道,10月20日,中國最大稀土企業包鋼稀土公佈了2012年三季度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三季度盈利巨減九成。公司表示,稀土產品價格與銷量均同比大幅下降是主因。10月24日,包鋼宣佈,公司決定停產,以保住稀土價格。
百川資訊稀土行業分析師認為,由於釹鐵硼(一種稀土)需求很差,多數中企接不到訂單,選擇停產,即使是有生產的企業也是處於半開工或者部份開工的狀態。
當時媒體報道稱,中企那個時候希望日本企業能夠多下訂單。
從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來看,中國在2011年稀土的產量為105,000噸,而在2012年則降到95,000噸。
3. 中國稀土業出現總體虧損 北京開始亡羊補牢
2010年的稀土風波對中企的影響長達數年之久。2015年,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公佈對18家重點稀土企業2014年經營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企業2011至2014年的銷售收入逐年下降。其中,2014年的銷售收入較2011年下降了58.47%。從利潤來看,在2014年首次開始出現總體虧損。
輿論指出,在國際市場上一直具有壟斷地位的中國稀土行業,最後出現了虧損,不得不令人思考,中共的稀土牌是否該打。
2015年,中共政府開始想辦法加強稀土的出口競爭力。其合併了五礦集團、中國鋁業、贛州稀土等6家稀土企業,同時中共財政部在當年4月下達通知,廢除稀土出口關稅。日本《產經新聞》當時形容說:「中國(共)最終舉起了(投降的)白旗」。
4. 稀土封殺給中國帶來的長期挑戰
2015年後中國以賤賣手段又恢復了國際稀土市場的主流地位,2017年約佔八成。但2010年的稀土風波給中國的稀土業帶來了長期的挑戰。日本、美國和歐盟國家從此提高警惕,開始尋求各種方案降低對中國的稀土依賴。「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在報告中指出,由於外國稀土生產和加工能力的增加,以及先進國家的創新,減少了對稀土的需求,使得中國在國際稀土市場的優勢早在2010年就開始減弱。
中國稀土最大買家日本即使在稀土風波過後,仍持續投資新研究,推廣了廣泛的措施,以降低對中國稀土的依賴。而日本市場對中國稀土業有多重要,從下面這張中共官方統計的2011年中國稀土出口分佈圖即可一目瞭然。
去年在《科學報告》上發表的研究披露,日本已經在其領海的海床上發現了擁有超過1,600萬噸的稀土資源,可供全球使用數百年。日本研究團隊表示,已找出高效提取稀土技術,並且已有一個政府支持的財團希望在未來五年內進行一次可行性測試。
《日經新聞》報道,豐田集團旗下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商捷太格特(JTEKT)2019年1月開發出不使用釹和鏑也能維持高輸出功率的嵌入磁鐵型摩打。使用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能採購到的廉價稀土「釤(samarium)」來取代釹和鏑;全球大型摩打生產商日本電產開發出不使用以稀土為原料的永久磁鐵的開關磁阻(SR)摩打。據稱該型摩打已經被用於部份建築機械;三菱綜合材料公司2016年開發出從冷氣機、洗衣機和雪櫃等家電的摩打回收含有釹等稀土金屬磁鐵的技術。目前通過共同開發的Mark Corporation(三重縣鈴鹿市)實施磁鐵的回收業務。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在報告中稱,中共並沒有因為2010年事件而獲得政治勝利。一些國家的稀土投資持續在取得進展。澳洲、俄羅斯、馬來西亞、印度和美國都在近幾年內加大了或開動了稀土生產。比如,澳洲從2012年的3200噸上升至2018年2萬噸。
專家表示,北京方面意識到,切斷對其它國家的稀土供應將最終導致削弱其出口。
「中國(共)意識到,如果其將稀土武器化,禁止出口,其它國家也會這樣做(尋求日本的做法),」 稀土諮詢公司「Adamas Intelligence」的董事總經理卡斯蒂羅告訴「商業內幕」,「他們(中共)知道,他們不應該故伎重施」。卡斯蒂羅指的是中共是否要對美國斷供稀土。
日本NLI研究所的中國經濟專家三尾幸吉郎(Kokichiro Mio)也告訴法新社,中共停止對美國的稀土出口「將促使(美國)加速尋找替代供應的來源。」#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