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坐井觀天」,人們便會想到莊子寓言中那隻坐在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大海之浩瀚、天地之高遠,卻沾沾自喜。現在多用來諷刺目光狹隘、自以為是的人。其實坐井觀天還有一個傳說,講的是古人觀測天文的故事。
古時有個杞國人,白日看風雲,夜晚觀星象,長年不輟。一個冬夜,杞人去地窖拿菜,爬出菜窖的瞬間,看見天上的星星被菜窖口分成一個個固定的圓圈。於是他在高地上挖井,根據不同的井深(就像調節望遠鏡直筒長度一樣), 把天空劃分成大小不同的區域,因為聚焦,看到的星象更清楚。他長期坐在井裏觀測天象,掌握了星象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規律。 他的故事被後人廣為流傳,後人嘲笑杞人坐井觀天、目光短淺,卻忘記了他坐井是為了觀測天象。
古人通過局部的視野來觀察天文,也是有案可稽的。三千多年前,周公姬旦在陽城(今登封東南告成鎮)建立了周公測景(影)台,所用儀器叫「圭表」。 表是石柱,圭是與表相連的座子,太陽照射表的影子落在圭上。 利用土圭觀測日影,就能比較準確地測定二至二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測定出太陽年(回歸年)的長度,驗證四時,制定曆法。 在周初分封諸侯國時,周公還根據各地夏至時的日影長度,來確定「諸侯受封土地的疆界」。
還有更早的,距今四千七百年前的陶寺古觀象祭祀台遺址,有13根柱子、12道觀測縫。 從第二個觀測縫可以看到日出為冬至日;從第七個觀測縫看到日出為春、秋分;從第十二個觀測縫可看到日出為夏至日……12道觀測縫,能掌握24節氣的變化規律。
老子說:「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古人通過坐井、日影、狹縫等簡單可行的方法來觀察深奧的天象,以小見大,一葉見秋。過去的氣候、天象變化對古人的生活影響非常大,古人非常注重觀測天文,讓人類的生活更接近於天道、天意。「人」恭立在「圭」表旁,便是「佳」字,越符合天意的人,越美好;「人」類「走」向天文台,用「圭」表觀測天文,便是「進」字,代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