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焦的中美貿易談判,亦將中國「結構性改革」推到媒體聚光燈下,尤其是後者已成為中美貿易衝突能否休戰的關鍵。結構性改革為何成為中美角力的焦點?若真獲推行,又會給中國人和中共政權帶來甚麼樣的變化?
目前中美雙方都稱,針對結構性問題的談判取得進展,美國特朗普總統甚至說將因此推遲加征關稅。不過,雙方所說的「結構性改革」可能不是一回事。
對美國而言,要求中共做出的「結構性改革」包括:強制技術轉讓和網絡盜竊、知識產權、貨幣、服務業、農業,以及非關稅貿易壁壘。儘管中共也聲稱在這些方面有所進展,但中共近年來所宣傳的經濟結構改革叫「供給側改革」。
中共的供給側改革跟美國希望的結構性改革顯然不同。因為美國的要求歸根結底就一點:按照市場經濟規則行事。但中共在去年底的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已表明了態度:「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
問題是,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哪些能改,哪些又不能改?如果真改革,到底對誰有利,又會對誰不利?
撥開「結構性改革」頭上的迷霧
要搞明白這些問題,不得不先捋一捋「結構性改革」。
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實質是為了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那麼,中國的所謂「結構性矛盾」,又是甚麼?
在中共的宣傳中,結構性矛盾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說法,例如現在叫做「供給側結構矛盾」,而在過去曾被叫做供需失衡、產業結構失衡、城鄉失衡等等。
其實,中共拋出的所有這些問題和概念,都只是結構性矛盾的表現,是中國經濟的病症、而非病根。中共針對這些表象推行的改革,無論是叫「供給側改革」還是其它名字,最多也只能治標,但不治本。
中國經濟的病根就是所謂的結構性矛盾,實質是市場遭到中共扭曲,也就是政府干預與市場規律這個「看不見的手」之間的衝突。
其實,中共過去40年的「改革」,只是將文革前的計劃經濟和閉關自守,改為一定程度開放市場的「國家資本主義」和對外掠奪式貿易。但由於中共並未放棄共產主義和專制體制,因此註定了中共及其權貴階層,為了黨的生存和貪腐利益,必然會維持對國民經濟核心和關鍵領域的控制。
這種控制(政府干預),就構成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也決定了中國經濟體系實質是,披上了市場經濟外衣的計劃經濟。
而前蘇聯和東歐共產黨政權的解體,以及委內瑞拉等中共在亞非拉的社會主義盟友們走向崩潰,都證明了政府干預經濟(計劃經濟體系)的低效和腐敗。
事實上,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困境,包括中共不公平貿易所引發的中美貿易戰、國內經濟疲弱、債務風險高漲、房市和貨幣泡沫等等,無一不是中共干預經濟的惡果。
因此,中國真正的「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根除政府(中共)對經濟運行的干預,改為由市場機制和法治來調節。
中國如果不進行真正的「結構性改革」,不但中美貿易戰不可能真的平息,中國經濟結構性矛盾所積蓄的風險也無法被消減,最終會爆發,對中國社會造成災難性的衝擊。
中國結構性改革 誰受益 誰招損
明瞭所謂的「結構性改革」,就不難看出,美國在貿易談判中對中共的要求,究竟對誰有利,又對誰不利。
1. 開放貿易
例如美國要求中共做出的結構性改革之一,是消除非關稅壁壘和不公平的關稅,目標是中美兩國的商品和服務能夠自由貿易;或者至少是對等貿易,即美國市場對中國商品開放到甚麼程度,中國市場應當同等回應。
如果中共真的同意,並且做到這一點,那對中國人意味著甚麼?
意味著,在中國大陸,中國人不用再擔心喝上毒牛奶;家長們不用再害怕孩子會被種上毒疫苗;身患重病的人們能夠用國內藥價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買到外國的效果更好的救命新藥;從買汽車到買汽油,中國司機們能夠省下一大半錢……
中共長期以來,打著保護中國產業和消費者的幌子,運用關稅,尤其是非關稅壁壘(指關稅之外的限制進口的所有措施),阻擋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例如對美國牛肉,中共曾承諾開放市場,但只准許兩家公司進口,因此現實中美國牛肉依然難以上到中國人的餐桌。
實際上,從美國牛肉到日本馬桶蓋,從LV到GUCCI,從農業到金融、信息服務業,無論哪種外國商品(服務),中國人如果需要付出數倍或數十倍的價格才能買到,甚至根本就買不到,那基本都是中共設置的各種非關稅壁壘在作梗。
然而,中國經濟在享受了自由貿易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開放自由貿易的責任,這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規則。更何況,自由貿易最終帶給中國產業和民眾的,也是利遠大於弊。
真要說在開放貿易中會遭受損失的,只有中共政府和一些國企。前者會損失海量的稅費收入,後者則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2. 開放貨幣
人民幣,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的重點之一,雙方都說有所進展,但與開放貨幣的理想目標可能大不同;因為開放貨幣不但是中共的死穴,即使是美國,態度也有些矛盾。
首先,人民幣雖然已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跟美元、歐元、日圓、英鎊一起,構建了新貨幣籃子,成為國際儲備資產;而SDR的基本內涵就是「可自由使用」。但中共從未真的允許人民幣自由兌換(放棄匯率管制)。
而美國雖然要求中共遵循市場規律開放貨幣,但同樣也擔心人民幣放開後會大幅貶值,可能衝擊美國出口和各國金融市場。
現實中,貿易戰以來中共不但沒放鬆外匯管制,相反,大幅收緊了民眾和企業的外匯兌換,並不惜使用逆周期因子等行政干預來加強匯率管制。
如果說,人民幣真的開放為可自由兌換、外匯可以自由匯出,結果會怎樣?
對中國民眾而言,不再憂心錢會在銀行裏快速貶值,不用被迫在股市房市中投資一次又一次地被割韭菜,也不必為出國換匯絞盡腦汁,因為可以將人民幣自由兌換為外匯,在海外置業投資,規避中國的通貨膨脹和各種風險。
一句話,只有開放貨幣,中國人錢包裏的錢,才真的屬於中國人,而不再是政府收割民眾財富的道具。
但對中共而言,一旦放開外匯管制,不但會喪失通過貨幣放水(通貨膨脹)吞噬民眾財富、轉嫁政府和國企巨額債務的手段;更為緊迫的是,中共會丟失抑制金融危機爆發的最後一道防護牆:國內資本會大舉外逃,人民幣大幅貶值,最終經濟崩盤,政權崩潰。
至於說人民幣一旦開放自由兌換就會像土耳其委內瑞拉那樣瘋狂貶值、變成廢紙、讓百姓破產云云,這種說辭只是中共為維持外匯管制而炮製出的愚民謊言。
有些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經濟的規模和國內市場、外債等綜合因素,決定了人民幣雖有大幅貶值壓力,但不可能像那些高負債的小國一樣閃崩。別說拋棄外匯管制,即使是中共政府即刻解體,中國經濟也不會垮,反而會更好;因為沒有了中共,中國才能根除經濟結構性矛盾。
3. 保護知識產權
保護知識產權,包括停止強制技術轉讓和盜竊,不但是美國在貿易戰中最關心的內容之一,也可能是對中國民眾衝擊最大的一點。
無論中共口頭和法規中如何聲稱保護知識產權,國際社會和中國民眾都心知肚明,知識產權在中國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推動歐美發達國家科技進步中早已得到證明。為何中國現在淪為「山寨」(指偽造或仿造)大國,中國公司和專家學者在海外頻頻遭受技術小偷的指控?
肇因之一就是中共不保護知識產權。在中共統治下,無論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研發科技、創新發明的投入和努力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和回報。
在中共的法規、政策和黨文化的營造下,從學術界到產業界,從政府到民間,知識產權等不到尊重和保護已成為大環境。從「中國製造2025」到「千人計劃」,從「彎道超車」到「鼓勵科技偷竊」,不擇手段的獲取技術在中國已成為名利雙收的大好事。
只是偷竊撐不起科技大國,不保護知識產權,只會毀掉中國科技和產業的未來。因此,如果中共真的停止盜竊技術,並保護知識產權,美國等外國公司固然會受益,但從長遠看,最大的受益方是中國的科技業和廣大消費者。
不過短期上,很多「山寨」公司可能會被市場淘汰;中國人生活中很多常見的假冒偽劣的山寨商品會消失。與此同時,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堅持下來的公司,最終會帶給中國民眾更好更先進的產品。
那麼,誰會從中受損?中共及其扶持的一些中國公司將會遭受重創。一旦真的保護知識產權,中共意圖輸出科技威權的「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無疑會泡湯;中興、華為這類依靠偷竊技術發家的公司,日子也會變得難過。
4. 停止補貼和支持國企
當然,中國需要進行的結構性改革,還包括停止補貼和支持國企。
若真能實現,對中共和國企將會是致命打擊;但對早已佔據國民經濟主體地位的民企而言,則是迎來更公平的發展良機。畢竟,中國民營經濟只獲得不到25%的銀行貸款、不到40%的資源,就已經創造了50%的稅收、60%的GDP、70%的科技成果,80%的就業和90%的新增就業。
對於普通中國民眾,除了少部份國企員工短期內會受衝擊,中國人的收入和生活,只會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而變得更好。#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