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真國色

從唐朝中期開始,愛牡丹、賞牡丹成了一朝的時尚,唐代中期著名詩人劉禹錫(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賞牡丹》吟:「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帝京」,著實反映唐朝人競相追逐品牡丹的時尚。一國的國主、顯貴名流盡在帝京,穀雨節氣牡丹花開時節,無論貴族平民,賞花看花、傾城爭趨。

頭戴牡丹的唐仕女。圖為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公有領域)
頭戴牡丹的唐仕女。圖為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公有領域)

簪牡丹花 美豔高貴唐仕女

從綺麗的唐代仕女圖中,也反映唐人愛好牡丹的時尚。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畫中唐美人,敷妝精緻,服飾華美,豔若桃花。唐美人梳著高而碩大的峨髻,最頂上簪著一大朵盛開的牡丹花,奢華與閒適的氣息自在灑落。「簪牡丹花」的唐仕女,表現唐朝女子時尚的鮮明風格;同時,可以看到牡丹花代表唐代富麗大氣、雍容華貴的時尚標誌。

「國色」、「天香」是對容貌絕頂美豔女子的形容詞,唐朝人愛尚牡丹,轉用了「國色」、「天香」讚頌牡丹濃艷風華,在詩詞中可以看到這樣的表現手法。但是,唐時「國色」「天香」並用不常見,唐文宗時中書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詩一出,公卿間吟賞著成了一時風流(註1):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

入了宋一代,就有「國色」「天香」聯用的表現,例如:宋•李綱詩以國色天香描繪牡丹的豔麗之詩句:

春風初入牡丹枝,

國色天香艷姣姬。

~《次韻王堯明三絕句 其一》

誰是最早的國色美女?

中國文化中,早在唐代之前,就以「國色」形容女子的容貌的絕頂豔麗。先秦的雜家著作《尹文子》中有:「齊有黃公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這樣的敘述,是以「國色」形容美人的用法。

另外,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於「僖公十年」記載:「驪姬者,國色也。」這位驪姬(西元前?~前六五一)就是晉獻公攻打驪戎時獲得的美女,這國色美女反過來擄獲了晉獻公。驪姬獲立為夫人之後生了奚齊,後來為了爭立奚齊為太子而陷害晉獻公三個賢能的兒子申生、重耳、夷吾。

由此看來,那時稱「國色」僅僅止於外貌,不及內在美德。

《嵌琺瑯菱花式盆玉石牡丹盆景》清‧故宮‧造辦處造(公有領域)
《嵌琺瑯菱花式盆玉石牡丹盆景》清‧故宮‧造辦處造(公有領域)

「國色」意涵轉芬芳

唐代時,以「國色」比喻「美人」,轉而比喻牡丹,內涵也轉變了,含有「芬芳君子」的意義。權德輿詩《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的描寫:

澹蕩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佔春風。

時過寶地尋香徑,已見新花出故叢。

……

花間一曲奏陽春,應為芬芳比君子。

元人劉鶚詩,以國色天香代稱牡丹,讚頌牡丹渾然自在,借譬品德高尚的君子,富也罷、貴也罷,富貴煩惱兩相忘,渾渾然無罣礙的真國士。詩吟:

國色天香結習(註2)空,寒英晚節竟誰同?

平生富貴渾忘卻,宛似翛然國士風。

~《題栗侯所藏牡丹菊圖二首 其二》

註1:見(宋)李濬:《松窗雜錄》

註2:「結習」指煩惱罣礙。◇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