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一些病人第一次接觸中醫的時候,就是煲中藥服用的,也許是第一印象的緣故,他們會覺得煲藥會更加有效。其實臨床上並不一定是這樣的。

煲藥傳統一點,不是更有效嗎?

所謂傳統,其實是相對而言的。現在我們常見的中醫診所所用的濃縮中藥粉,相對於中藥飲片(即已曬乾切片的中藥)是比較新興的,亦即是說使用中藥飲片來煲藥相對於濃縮中藥粉是傳統一點。可是,千萬別忘記,在使用中藥飲片來煲藥之前,人們是使用中藥打粉、製丸和使用中藥鮮品來煲藥的,這些更傳統的方法,難道又是更有效嗎?

中醫經典《傷寒論》的五苓散、四逆散、牡蠣澤瀉散,於古時都是直接用中藥搗成藥粉服藥,無需經過煎煮,這種服藥方法豈不是更傳統嗎?可見傳統與否是一種觀感,多於實際上有多古老,有時候是病人的信念而令自己服藥後產生相應的效果。

濃縮中藥也經過煎煮

有一小部份病人認為,中藥煲過之後,會更加「出味」,有效成份會更容易走出來。先不說這種想法是否正確,其實現代的濃縮中藥藥粉(或稱科學濃縮中藥粉)都經過煎煮的過程,這個過程跟一般飲片中藥煎煮時完全一樣的,只是最後會將藥汁濃縮和倒進賦型劑。所以,煲藥比濃縮藥粉更有效的說法是不成立的。

煲藥只能取得大部份水溶性物質

《傷寒論》還有一條方名為大陷胸丸,做法就是將中藥搗爛,研成如脂如膏的狀態。古人提倡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因為有些中藥的有效成份是脂溶性的,假如不分中藥的屬性,全部用中藥來煎煮煲藥,這也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有經驗的醫生會自行判斷哪些時候用飲片、濃縮藥粉或直接用中藥研粉,這樣才可更有效治療不同的疾病。

總結來說,煲藥是否比藥粉更有效是難以定論的,反而因應不同的疾病和藥物,來選用不同的中藥劑型,反而是更有效和更加切合臨床的需要,建議病人將舊有的思想摒除,對自己主治的醫生有信心,才會更易達到理想的療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