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這是隋朝的一首歌謠--《折楊柳枝歌》。這首俚俗淺白的歌謠,是為待嫁女兒代言,或是為少年郎傳話請婚呢?不得而知,不過我們看到這首民歌裏,以「棗樹」是代指適婚女子;門前的棗子也透露了它在家庭、婚姻中的重要性。
古時,甜蜜的棗子和栗子、榛果還有肉乾都是新娘的隨嫁禮品,也就是初次與夫家人相見送上的見面禮。《禮記‧曲禮下》記:「婦人之摯,椇榛 、脯修(脩)、棗栗。」禮物中又以棗子、栗子最普遍。戰國時代史書《國語》中記載:「夫婦贄,不過棗、栗,以告虔也。」意思是,這些禮物都是用來敬告對婚姻的「虔敬」。
為甚麼新娘要送棗子、栗子這類物品給夫家作為初見的嘉禮(古人稱「贄禮」)呢?
「棗」起勤家 敬「栗」相待老
棗子、栗子、榛果之類的果實和乾肉(脩),在古代都是「上品」,用在祭祀,也是皇帝宮中的食品,故而女方新娘用作送給男方父母的初見禮,就代表非常虔誠、敬重的心意。
另外,禮品有各自的「寓意」,這也是古來中華傳統文化中廣泛應用象徵的一種語言文化藝術。新娘初見禮如何表示對婚姻的虔誠呢?
一是以名表義:取物品的諧音表示意含,棗代表「早起」;栗代表「戰栗(慄)自正」(見《禮記注疏》),表示懷著一顆誠敬的心,隨時內省自己是否扮演一個好主婦的角色?是否盡到對家庭的責任?同時歸正自己。
二是以質性表義:取物品質性的象徵為人代言,紅棗象徵赤心真誠,榛、栗象徵堅實不移的心志。對丈夫懷著真誠真意,同時對婚姻的信諾堅定不移。
三是以味代言:椇形狀似珊瑚,一名石李,味道甜美;脩是肉加上薑、肉桂調味,經過焙燒而成的肉乾(脯形方正、脩形稍長),具有芬芳的香味。它們象徵婚姻甜蜜、家庭經得起火的考驗,能夠芬芳久傳。
新郎贄禮 雁守時不失節
那麼,結婚姻的另一方──男方迎親送甚麼贄禮呢?
《白虎通義》有記載:「親迎以鴈(雁)贄納徴。」就是送雁鳥,並且婚約之禮要成雙成對。
雁是候鳥,隨著季節的變遷在冬天前南飛避冬、春天歸返,不管在何地都「隨時不失節」,寓含對妻子守信的承諾。而且雁子還有一種習慣「飛成行、止成列」,這明白徵顯家庭的倫常有序、不相踰越。
想一想,夫婦雙方敬重對方,戰戰慄慄地約束自己,勤勤懇懇勤奮以持家,守時不失節,遵守家庭倫常以善盡自己的家庭責任,不正是婚姻能經得起長期火煉考驗的保障嗎?這種時時日日、歲歲年年的真實承諾、踏踏實實建造甜蜜家庭的實踐力行,豈不比海枯石爛的山盟海誓更加真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