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蔚藍大海,探索海底世界的各類生物,享受海底的寧靜,潛水對於不少朋友而言是娛樂的一種。但在身邊仍有這樣一班人,在享受潛水樂之時,也默默將不屬於海洋的垃圾帶走,減少對海洋生物及其他水上活動人士的威脅,也希望能透過自己小小的善舉,感染身邊人,為海洋的保育出一分力。

塑膠垃圾、發泡膠、棄置漁網⋯⋯各種不屬於海洋的物品,給海洋生命、水上活動人士甚至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香港一班有心人利用自己的潛水專長,在自己的休息日前往香港各潛點潛水時,盡自己所能清理海底垃圾。

潛水執垃圾剪鬼網 保育海洋

熱愛潛水的66歲退休人士陳天明(Harry Chan),已有30年潛水經驗,在退休後的六年間,常常與其他秉持相同理念的朋友參與海灘清潔活動,及潛水時清理棄置漁網(俗稱「鬼網」)。雖然這是出錢又出力的辛苦工作,但是他樂在其中。令他堅持下去的,是他的行動持續感染著身邊的朋友,每一張傳出的海底相片和剪「鬼網」經歷都影響著關注海洋生態的各界人士,令加入海洋保育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Harry早前在10月下旬的周末前往西貢滘西洲威士忌灣潛水,並清理海洋垃圾,行動在網上發佈後,不少朋友前去支持,包括與他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也有慕名而來的新朋友,甚至有不會潛水的朋友也加入幫手。

美麗寧靜的威士忌灣,海底卻隱藏著威脅海洋生命及水上活動人士安全的「鬼網」。(陳仲明/大紀元)
美麗寧靜的威士忌灣,海底卻隱藏著威脅海洋生命及水上活動人士安全的「鬼網」。(陳仲明/大紀元)

當日潛入海底清理垃圾時,他與另一名資深潛水教練Ken Chan更發現兩處長達十多米,高達三米的「鬼網」,不少海洋生物被困其中。清理「鬼網」具有一定的風險,Harry不鼓勵沒有經驗的朋友清理,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潛水人士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將所見到的「鬼網」拍下,記錄位置。而對於有能力、有經驗的潛水員及政府相關部門,Harry希望他們能夠助一臂之力,共同解決「鬼網」問題。

提及為何會在退休之後投身大海幫助清理「鬼網」,Harry用「義務」二字形容他的心態:「退休後,我總跟自己說,還可以為社會做些甚麼呢?我這個年紀也可以在海底下做清潔,也鼓勵多些潛水員,年輕一代的參與活動,也希望帶訊息給其他的長者,我們雖然退了休,其實都可以為社會做多些事情的。」

幾年來,Harry認識了上千名年輕人,他的行動也令更多的人認識到,原來自己舉手之勞,都可以為海洋保育出一分力。

新丁從抗拒到欣賞香港海域

Teresa Liu(左)在水底幫忙解救被困住的海洋生物,期間在海底見到很多小丑魚(右),捍衛自己的家園,引發她反思如何為自己家園做得更多。(受訪者提供)
Teresa Liu(左)在水底幫忙解救被困住的海洋生物,期間在海底見到很多小丑魚(右),捍衛自己的家園,引發她反思如何為自己家園做得更多。(受訪者提供)

看到Harry在網上發佈的海洋生態相片,不喜歡在香港潛水的Teresa Liu也受到感染,近日首次加入了潛水執垃圾的行動。與Harry一起潛入威士忌灣,感受香港海域的多元生態,又能盡一分力去清理一些海洋垃圾的過程,完全改變了Teresa Liu對香港海域的觀感,她分享:「我三、四年前學會潛水,直到上年第一次在香港潛水。當時水底的能見度真的很低,我就跟自己說我以後都不會再在香港潛水。但是我見到Harry做了很多保護環境的工作,我都覺得自己可以試一下。我發現原來我學潛水不是為了我自己的享樂,而是可以為海洋出一分力。如果我們每人都出一分力,令海洋更加清潔,更加健康的話,其實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海洋的美。」

Teresa在海底見到很多小丑魚,牠們很捍衛自己的家園,只要有陌生人靠近,牠們就立刻與人對峙。這個場景也引發了她的思考:「那時候我就反思,牠們都那麼努力去捍衛自己的家園,其實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去保護這個地球,這裏始終是我們的家。」

五湖四海潛水員用心清潔海洋

參與西貢滘西洲威士忌灣潛水執垃圾的一眾義工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參與西貢滘西洲威士忌灣潛水執垃圾的一眾義工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提及自己為何參與Harry一起參與海洋清潔活動,幾位朋友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潛水教練Bonnie Yu,與Harry認識多年,一起參與過不少剪「鬼網」及水底清潔的活動。對於海洋垃圾屢見不鮮的她,提及面對當下的海洋環境,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做了那麼久,不能夠只是三分鐘熱度,要保持一個平常心,堅持下去,清潔海底不單只是香港社區,而是全球性的事。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一定要去執垃圾,中國有句話是『莫以善小而不為』,你從很多很小的事情都可以保育海洋,比如潛水時不要用那麼多防曬霜,買東西不要拿塑膠袋,飲水時盡量拿自己的水杯等等。」

另一名資深潛水員Teresa Wan提到,香港人對回收系統概念不強,當下的回收機制還不完善,從而導致海洋垃圾成為一大嚴峻的問題。她認為若每個人都有意識減廢,或者有潛水經驗的朋友都能盡力去執海洋垃圾,就會互相影響,增進大家的海洋保育意識。

有多年潛水經驗的Winnie Wong則認為,「珍惜」二字是她有心參與海洋清潔的動力,她看到當下地球環境被人類破壞得十分嚴重,相信只要自己發自內心珍惜這個環境,就會主動去保護它,每個人都能夠為環境做點事情。

從加拿大回港的年輕男生Alistair Kim,在「山竹」颱風後加入了Harry的清潔海洋隊伍,在第一次的淨灘活動中,第一次看到原來香港海底有那麼多垃圾被沖上岸,於是開始關注香港海洋污染問題,也將自己的潛水愛好融入清潔海洋中。他在過程中感受到「收穫」,相信透過自己的綿薄之力,能為海洋做些事情。

在前往威士忌灣的同行者中,還有一名不會潛水的朋友Onon,她留意到Harry在社交媒體上的貼文,在了解到當下海洋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後,首次參與活動。過程中她幫忙剪開被打撈上來的棄置漁網,拯救被困的螃蟹和魚類,希望透過行動能收集到一些海洋污染物,未來借工作之便對外展出,與更多人分享海洋保育的重要性。她提到,在保育海洋之路上,創造了人與環境之間的聯繫,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她看到由一個人的努力影響到那麼多人參與,認為這一切十分有意義。

義工將海底執到的垃圾與棄置漁網帶上水面。(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將海底執到的垃圾與棄置漁網帶上水面。(陳仲明/大紀元)

「鬼網」為眾多海洋生物的潛在殺手,單單一個小型的「鬼網」,內裏已可找到多種海洋生物被困其中。(陳仲明/大紀元)
「鬼網」為眾多海洋生物的潛在殺手,單單一個小型的「鬼網」,內裏已可找到多種海洋生物被困其中。(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幫忙解救被困住的海洋生物。小圖為被「鬼網」纏住的魚、蟹、貝類,當中有不少已死亡。(陳仲明/大紀元)
義工幫忙解救被困住的海洋生物。小圖為被「鬼網」纏住的魚、蟹、貝類,當中有不少已死亡。(陳仲明/大紀元)

被「鬼網」纏住而死去的魚。(陳仲明/大紀元)
被「鬼網」纏住而死去的魚。(陳仲明/大紀元)

被「鬼網」纏住而死去的蟹。(陳仲明/大紀元)
被「鬼網」纏住而死去的蟹。(陳仲明/大紀元)

潛水課程與海洋保育密不可分

有13年潛水經驗的潛水教練Pat Law,多年來在教學中都與學生分享海洋保育的重要概念:「潛水員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儘量撿(垃圾)上來,每一次撿一件,其實水底很快就可以乾淨了。」

在近日舉行的開放水域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課程中,他的學員們均表示,原來只是想考個潛水牌方便去外國玩,沒有想到潛水與海洋保育有那麼緊密的聯繫。學員Silvester分享:「其實一開始我只是想玩下,覺得下水可以見到很多新奇的動物,拍照也很漂亮。在學習的時候,發現有很多保育的知識,了解到鬼網的情況、海底執垃圾的技巧。」另一名學員Chelsea提到,除了在潛水過程中幫忙執垃圾,其實在陸地都應該丟少些垃圾,做有心的市民。

聆聽幾位學員的心得,Pat感到欣慰。教潛水的過程中,引發學員對海洋問題的關注,透過自己的言行身教讓他們重視起來,他相信這也是教練的責任之一。

潛水教練Pat(左一)與一眾學員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潛水教練Pat(左一)與一眾學員合照。(陳仲明/大紀元)

*** ***

Harry參與不少清潔海洋的工作後,近日得到不少綽號,但他依舊謙遜地說:「我不是鬼網殺手,我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市民,我們也不是環保者,只不過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他讚賞身邊所有與他同行的朋友,相信只有彼此攜手並肩,方能共同為海洋保育盡一分義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