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武百祥這個名字,哈爾濱的老人們應該是耳熟能詳。武百祥是上個世紀哈爾濱「同記」商業集團創始人,原本只是個穿街走巷的小貨郎,因其勤奮好學、善於創新繼而創辦了東三省名聞遐邇的「同記」百貨。
「同記」號學習西方先進的資本主義管理方式和經營策略,在當時僅有25萬人口的哈爾濱,每年客流量達600萬人次。
九一八事變前,「同記」已經成為擁有大羅新寰球百貨商店、同記商場、大同百貨商店等7處營業地和6處駐莊的大企業。雇員達2,000餘人,總資本近200萬兩(上海規銀),年利潤超過32萬兩(上海規銀)。
中共篡政後,核定武百祥股本金總額僅為108,583元人民幣,「同記」的寰球商業夢想遭遇社會主義公私合營改造,命隕紅劫。
東方貨郎 創辦西式商廈
1879年,武百祥出生於河北樂亭縣何新莊一農家,13歲隨母舅何善榮到長春雜貨店當學徒。1902年,他獨自來到哈爾濱,白天擺地攤,晚間走街串巷當起貨郎,賣花生、瓜子、紙菸、冰糖糕。
1903年,武百祥與人合資經營了一個小店,取號「同記」,賣日用雜貨,年利3,000多元。後拆股散夥,1907年,武百祥重整旗鼓,當時,一種英式皮帽在哈爾濱流行,武百祥便自己模仿製作,和趙禪堂等人開起同記帽子廠,僱工800多人,前店後廠工商兼營,專門製作英式帽、禮帽、氈帽,年產值達10萬元之多。
同記工廠獲得成功後,武百祥率同仁先後遊歷了天津、北京、上海、武漢以及日本的東京、大阪、神戶、名古屋等國內外的商埠,進行考察,武百祥大開眼界,對近代資本主義經營理念讚賞有加。
1921年10月,武百祥創辦大羅新環球商店,共四層大廈。商品種類達3,000餘種,世界名牌、土特產品、日常百貨應有盡有。
同記商場的門匾上方,有「搜羅寰球百貨,採購國內產品」廣告字樣。武百祥分別在上海、天津、北京、大阪設立了駐莊,通過哈爾濱洋行採購英國呢絨、法國化妝品等大都市的奢侈品滿足名流之需。大羅新直購直銷蘇杭的絲綢、景德鎮的瓷器、福建和江浙的茶葉。
武百祥還別出心裁地與生產企業合作,按照自己的樣式和規模要求,製作帶有「同記監製」或「同記製造」等企業標識的產品。這在當時是很新穎的營銷手法,很受顧客歡迎。「到了哈爾濱,必去大羅新,電梯送上樓,滿眼西洋景。」
武百祥非常注重企業形象的塑造,將同記的幾大商場打造成消費與娛樂共享的生活天地。店員則一律身著西服、胸佩店徽,彬彬有禮。在當時商場多是散亂景況的環境下,的確領銜他人。
武百祥還善用廣告,將同記品牌打入郊區、農村,每年廣告用紙多達幾十噸。同記除了執行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外,促銷手段更是五花八門,如「購貨抓彩」等。
另外武百祥的融資方式廣泛,美國花旗、英國滙豐、日本正隆和蘇聯遠東銀行的資金都放款給他。由於武百樣經營有方,推銷有術,貨流通暢,誠信經商,很快又創辦了「同記」「大同」百貨商廈。年營業額達700餘萬元(現大洋),遠遠超過同行。
正統商道 道義人生
武百祥的商道在短時間內能夠壓倒群雄,不僅在於他的創新思想,還在於他堅守誠信、利他的正統商道。
「大羅新」言無二價、童叟無欺的做法,在當時無商不奸的商業環境中可謂一股清風,給顧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大羅新」開業第一年,銷售額就超過了俄國人經營的秋林公司。後人將武百祥的商業思想匯集出版成冊,名為《大羅新政策》。
書中詳細闡述了武百祥的經營理念與商業思想。他認為商業信譽和商業道德是取勝的資本,必須樹立「顧客為本」的思想,並規定了「貨真、價平、優待、快感」四條便利顧客的店規,還把「利顧客」與「利公司、利勞資、利同業」一同作為經營的原則。
在經營大羅新環球商店的過程中,武百祥改革內部勞資制度,將世襲的「掌柜」制改為職員制,年薪制改為月薪制,這在哈爾濱工商業中屬首創。
在經營同記商場時,他建立了《同記商場股份有限公司辦事細則》,內含人事制度、財會制度、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完善的規章制度。
武百祥修建了職工醫院、浴池、食堂、運動場等福利設施。實行了「薪金分紅」。 修改東伙公約,調整分紅比例,「東」方適當減少,「伙」方適當提高。
上世紀20年代的金融危機衝擊商業,武百祥率先把自己和其他十幾個高管的薪水降到七成,裁減掉包括自己親外甥在內的員工1,000餘人。
1925年,他意識到家族式企業的弊端,實行股份制改革,改革東伙制為股份制。率先在哈市打破「非老呔商人不用」的先制,大膽廢棄家族式、宗族式企業的經營方式,明文規定「凡是與在職人員有父子、叔侄、兄弟、翁婿等親屬關係的一律不准進入同記」。
武百祥家教甚嚴,也不任人唯親。武百祥中年得子,取名武恩佑,孩子6歲時得了肺結核,武百祥日夜守護在孩子的病床前,一年後康復,武百祥毅然將其送到北京香山慈幼院住讀。
舅舅何善榮曾帶武百祥闖關東,但他在同記店裏任意發號施令、罵人,不守店規,武百祥為難之際也毅然按店規將其辭退。
1929年,武百祥興辦百善學校,後在哈爾濱又建立了兩所學校、一所幼兒園、一座教堂。武百祥在河北家鄉一生興辦164所中小學。
據鍾福祥先生創作的劇本《武百祥》記載:同記職工中有三個孩子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武百祥出資給他們上學,日本人讚歎萬分。
一位職工的孩子考上了燕京大學,其母偷著去當鋪當掉了心愛的結婚戒指籌措學費,武百祥聽說後,立即贖回戒指,完璧歸趙。
有一年,同記工廠發生火災,所有員工不顧生命危險,在火海中奮力搶救同記財產,武百祥衝到第一線,大聲喝道,「請大家撤出火場,工廠沒了可以重建,職工沒了不能再生」。
當大家還在繼續救火時,他又下死令「我要人,不要工廠」,眼睜睜地看著工廠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後,熱淚滾滾而下。
武百祥經商有道,利潤滾滾。但他本人一生非常節省,生活簡樸從不奢侈。談起洋車洋房,他說:「這類的高消費我不感興趣。這錢是我掙的不假,其實都是老百姓給的,我用不了那麼多,還是應該還給老百姓才對。」一生始終離不開一身藍布衣裳,穿壞了就再做一套,秉承正統的民族資本家風範。
篤信基督一生愛國 卻受騙於中共
武百祥之子武恩佑在《回憶我的父親》中寫道:「他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一切都要按照基督的教義行事,在他經營的商店和工廠裏,職工們都不許抽菸、喝酒、娶小老婆、賭博、嫖妓,如有違犯,堅決開除。當時曾有人用『我是同記的人』這句話來光榮地說明自己的道德品質是無疵的。」
九一八事變後,武百祥在哈爾濱工商界首發《告全市同胞書》,呼籲「救亡圖存」。東北淪陷後,日本人請他出來做官,他隱遁教堂。
「恆發源」張聞聲原是同記的競爭對手,日本人欲搞垮「恆發源」,武百祥不計前嫌,凜然出手相救。在偽滿統治期間,武百祥放棄了很多發國難財的機會,同記商行慘澹經營。國民黨抗戰勝利後,「同記」商號得以重整旗鼓。
抗日期間,武百祥誤以為中共也抗日,曾幫助過文書部部長中共黨員陳忠、地下黨員王展俊逃避日本人的追捕,後陳忠任長春市市長、人大副主任,王展俊任遼東省委書記。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共幹部彭真曾到同記商場視察,並許諾中共支持和保護民族工商業發展,武百祥信以為真。
「同記」開始為中共提供軍需品。同記鐵工廠加工過六零炮,同記刷子廠每月生產5萬支「白熊」牌牙刷。
「同記」還先後進行了七次較大的捐款,1946年8月捐款1萬元、1947年12月捐款100萬元、1948年2月捐款11.8萬元;捐贈軍鞋千餘雙。
朝鮮戰爭時期,武百祥呼籲哈爾濱市工商界為中共捐獻18架戰鬥機,對現役軍人、軍屬、烈屬購置生活用品,實行九五折優待。之後,武百祥個人多方籌集資金,捐獻了相當於買一架戰鬥機的款項。
中共東北聯軍占領哈爾濱後,中共讓武百祥擔任哈爾濱市工商聯副主任委員,給予他一定的政治地位,曾經飽受日本侵略戰爭之苦的武百祥受寵若驚,將畢生的愛國熱情遷移至共產黨的身上,「『願主的國降臨,願主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是他一生每天晚禱必然要說的禱詞)。他努力鍛煉身體,並又開始譜曲填詞了。但這時不再是頌主詩歌,而是歌頌社會主義好。他告訴我們他要活120歲。」(武恩佑:《回憶我的父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