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市場交易,同時很重視公平交易。執政者頒佈各種長度、容量、重量的準器,稱作度量衡,作為市場交易的準據。而這些準器還要經常校正,以確保其準確度。
校正度量衡 樂利民生
每年的春分、秋分兩日,是校正齊一度量衡各種準器的時日。周代《禮記‧月令》明定春分、秋分這兩日「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齊斗甬(斛)」的作法。《論語.堯曰》說到帝堯時代重視「謹權量,審法度」。
中國歷代也都是秉持春、秋分日「陰陽相半、晝夜均」的均平精神,明令校正齊一度量衡準器,乃真正落實中華民族「順天道、正人道」之文化精神的表現。
度量衡的文化世界
校正齊一度量衡,是防止交易爭擾紛訟的基本工作,從而讓社會安和樂利。從實體的度量衡也延伸表現了許多的文化精神,化作常見的成語、用詞也不少。在這些成語、常見用詞中,又體現出哪些文化智慧與趣味呢?來看看幾個例子。
一、度
「度」是度量長度、距離的單位,如:分、寸、尺、丈、引等。《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說:「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
● 三度空間:包含長、寬、高三個方向的立體空間,也稱為「三維空間」。
● 沒有分寸:沒有了標準,比喻言行超過適當限度、態度魯莽。
● 一寸光陰一寸金:比喻時間的寶貴。《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十一回說:「可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那裏尋?」
● 百尺竿頭:稱百尺竿子的頂端,比喻達到極高的境界,含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勉勵之意,期勉人登峰造極更上一層樓。「百丈竿頭」、「萬丈竿頭」含有一樣的意思。
用度來「度量」,可以分毫不差,量出具體的長短來,如果說「打量」,就是用心中的那把尺在審視、端相、估計長短,到底哪一種尺「度」得準呢?就還有層次的界限、主客觀的需求與訴求了。
二、權衡
砝碼或秤錘叫權,秤就叫衡,權衡就是稱量物品輕重的工具。
● 「秉權」:「權」很有重量,因此位高權重的執政者被稱為「秉權」。
● 難以抗衡:在秤的兩端一高、一低,落差極大,比喻兩方實力懸殊,無法對抗。
●供需失衡: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兩方失去平衡。如:「颱風一來,造成蔬果市場的供需失衡是常有的事。」
以「權衡」來秤重,客觀易求,「權衡輕重」則是衡量、估量事物的輕重、緩急、利害得失,作為進一步行動的判準,這其中的智慧不端在客觀,必須立基在客觀、又超越客觀,進入主觀的判斷,當然,他人就不能代為訴求了。
三、鈞石
鈞、石是用來測量重量的準據。
●「秉鈞」:三十斤為一鈞,故而「鈞」也表示「重」,因此位高權重的執政者被稱為「秉鈞」。
● 雷霆萬鈞:氣勢磅礴有如排山倒海般而來。《漢書•卷五一•賈山傳》有這樣的說法:「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後來就用「萬鈞」來比喻無法抗拒的強大威力。
●千鈞重負:比喻沉重的負擔或極為重要的責任。負責一個重要差事就可以這麼形容:「承擔國家重要差事如擔千鈞重負一般。」
古人還有名言,叫「片石千鈞」,說一片石卻有千鈞之重,比喻看似小小的一物卻關係著國家安危的重責大任。「片石」當然是輕於「千鈞」,怎麼又能繫千鈞之重呢?精神力量可以超越物質層次,這個我們能懂,古代戰場上「以寡勝眾」的名戰役也不在少數,這就是一種 「片石千鈞」展現「雷霆萬鈞」的實例了。
四、斗斛
斗、斛都是容量的器具,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斛。明代時已經改五斗為一斛,十斗為一石。參考明朝張自烈《正字通•斗部》:「斛,今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
● 斗斛之祿:也稱「斗升之祿」,一斗一斛的容量不多,借喻微薄的俸祿。
● 斗升之水:指微薄的資助。《莊子•外物》篇有這樣的一句話:「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一斗只有十升的容量,真的不大,用來形容住居「斗室」,當然是住在非常狹小的房間了,然而古人有時又說「斗室生輝」。「斗室生輝」被當作自謙時的客氣話來說,如:「您的光臨,令我感到斗室生輝。」把自己縮小了,器量卻變大了。
顧一顧由度量衡衍生而出的成語、常用語,其間可小也可大,可以具體也可以引申成抽象的天地,造出趣味的對比。少少幾個例子,就已經展現中華文化無比寬廣的世界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