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麵包除了可以享受烘焙的過程外,還可自己選擇原料,也能確保製作過程中的衛生環境,比較健康。但是做麵包與做料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有一些地方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下面整理出做麵包的程序及每個環節上可能會犯的錯誤,了解之後就可在家輕鬆做麵包。
1.備料
製作麵包的基本材料有麵粉、酵母、鹽、糖、水,須先把每一項材料準確秤好重量,放在旁邊備用。在材料的選擇上,要按照食譜上操作,例如在麵粉的選擇上,是高筋麵粉還是低筋麵粉;酵母是選擇乾酵母或濕酵母,或是混合天然酵母等,都要按照食譜來做,做麵包與做料理不一樣,每個材料的比例及先後順序都有一定的規範,如果不特別注意這部份,是很容易失敗的。如果不小心把糖或鹽加太多,可以將多添加的材料,換算比例將其它材料增加;如果麵粉加太多,也可以用比例原則下去增加其它材料。
2.攪拌材料
首先把麵粉、糖、鹽等乾性材料與水、牛奶等濕性材料攪拌成團,最後再加入酵母,等待發酵。值得注意的是,酵母不可與鹽、冰塊、糖混合,否則會讓酵母死亡無法發揮作用。在攪拌時,不管是用機器攪拌或手揉麵團,要攪拌至麵團有足夠的延展性,才算攪拌完成。在攪拌的過程中,要注意麵團的溫度,須維持在25~27度左右,在攪拌時容易溫度過高,所以可把原料中水的1/3換成冰塊,以免影響發酵。此外,過度攪拌的麵團,因為麵筋斷裂,麵團失去彈性,無法做出美味的麵包,建議把過度攪拌的麵團放入雪櫃,作為老麵來使用。
3.基礎發酵
攪拌完成的麵團,須靜置一段時間發酵,約60分鐘。在發酵的過程中有2點須特別注意,首先適合發酵的室溫約在27度左右,否則會影響發酵的狀況,夏天溫度比較高,通常會開冷氣降溫,冬天則是會把麵團放到密閉的空間,然後表面須蓋上塑膠袋,避免水份蒸發。其次,因為麵團發酵會膨脹,為了讓麵團有足夠的空間發酵,容器最好比麵團大2~3倍。等麵團差不多膨脹至2倍大的時候,將手指沾一點麵粉,在麵團上插一個小洞,如果洞口沒有反彈代表發酵完成,反之則繼續等待發酵。
4.分割滾圓
在分割滾圓之前,因為麵團表面有水份,在工作的時候容易黏手,因此可在麵團上灑上薄薄的高筋麵粉。接著將基礎發酵完成的麵團,分割成大小、重量一致的小麵團,如果大小不一,烘烤出來的麵包會不平均。所以每切完一個小麵團就要秤量一下,如果發現有小麵團的重量不夠需要補麵團時,記得把要補的麵團放在底部,用大麵團包住小麵團。分割完成之後,接著進行滾圓的動作,目的是將空氣排出。如果是小麵團,在滾圓時,手掌與麵團有一定的空隙,讓麵團在手掌中可以流暢地滑動,直到麵團呈現出表面光滑、緊緻的感覺就可以了。如果是大麵團的話,會依麵包的造型來決定是摺成圓形或長條形,這時須依照食譜上的建議方式來操作。
5.中間發酵
分割滾圓後因為麵團比較緊繃,須再進行一次發酵,約30分鐘。
6.整型
中間發酵完成之後,就開始製作麵包的造型。不過在整型之前,需要再把麵團的空氣排出,把手拱起來輕拍即可,不用整個把麵團壓扁。有了拍打的動作之後,會減少麵包內的空洞組織,以增加麵包的口感,因此不能忽略這個小小的動作。因為麵包造型的不同,整型有圓形、三角形、長方形、辮子型等等,每個整型的方法都不一樣,須依照食譜上的手法來做。在整型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麵團的溫度要保持在25~27度之間。
7.最後發酵
麵團在整型後,因為內部所產生的空氣大部份已被擠出,麵團變得比較緊繃,需要再經過一次的發酵使麵團重新充滿氣體,因為這是最後麵包成品的造型,因此不適合再用手指插入來判斷,只能以目測的方式,看麵團大概膨脹至2倍大的時候,就算發酵完成。
8.烘烤
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將整型發酵完的麵團放到焗爐烘烤。首先,為了讓麵團在焗爐裏面能以固定溫度烘烤,需要先預熱焗爐,上火的溫度要略高於下火,大部份是上火200度、下火180度,而預熱時間會依據焗爐的功率有所不同,可以參照焗爐的使用說明書。因為預熱需要時間,所以可以提前在麵團分割滾圓時就可先把焗爐預熱。
除此之外,在烘烤溫度上,依據食譜上的建議操作,如果家裏面的焗爐不能設定上下火的溫度,可以直接設定成上下火的平均溫度即可;在烘烤的時間上,會因為麵團的大小及數量會有些許的差異,在烘烤10分鐘的時候可以打開焗爐來看一下麵團的上色情況,是否需要抽出來換邊放。如果是小麵團的話,大概3分鐘左右就可檢查一下,如果麵團表面的顏色還是白白的,可以稍微調高一下溫度。◇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