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沙中綫紅磡站的工程失誤問題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因為它所反映的問題均令港人失望與痛心。首先是港鐵與香港整體的形象受損;港鐵過去在國內與國際均享有良好聲譽,像瑞典這樣的西方先進國家亦聘用港鐵的諮詢服務。

戰後香港人努力拚搏,逐漸建立起廉潔、高效、可靠的品牌,這是香港人的資產。過去數年,香港人對多個重大基建工程如港珠澳大橋的質量均有疑慮,即是說政府監管不力,承建商有偷工減料之嫌。這些現象,違背了港人的核心價值。

就這次沙中綫紅磡站的工程醜聞,政府及港鐵的反應遲鈍,對總承建商禮頓及分包商泛訊無從施壓,以致後者拒絕向公眾交代,這當然是不能接受的。港鐵主席馬時亨前倨後恭,態度欠佳。政府的獨立調查遲遲未能啟動;令市民氣憤的是,立法會建制陣營的議員亦不打算利用《權力及特權法案》讓立法會傳召證人,進行調查。

市民一方面固然要求了解工程失誤或做假的真相;另一方面亦要求徹查政府及港鐵監管問責制度的種種漏洞。至今政府及港鐵的表現予人欠缺誠意及魄力徹查本事件的印象,不少市民亦要求廉政公署介入。

整個建制陣營多次以避免「政治化」為由,拒絕市民徹查的訴求。其實在整體市民眼中,這次工程失誤並不存在建制陣營與民主陣營的政爭,而是實實在在的公共利益。建制陣營弱化民主運動在立法會內的角色弊端顯現,市民無法有力制衡政府。

在政府、港鐵調查遲緩、承建商拒絕面對市民的情況下,個別傳媒的努力以及專業人士的分析讓市民多一點了解。剪除螺絲母是誰下令的?原因是甚麼?這是關鍵的問題,理論上總承建商有責任提供答案;港鐵監管工程的有關人員亦有責任回應。至今市民只得到一些「擠牙膏式」的答案。

從宏觀的角度而言,近年本港基建項目多,趕工情況普遍,一些技術人員供求不平衡,以至形成一種「得過且過」的工程企業文化,所謂「你OK,我OK」的現象。負責監管的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似乎也受到這種文化所感染,監管鬆懈。

近日媒體報道港鐵工程監督人員考試「放水」事件正好反映上述現象。港鐵缺工程監督人員,如果考試不合格率高,就會出現缺人問題,影響工程進度。過去的做法是以加薪來加強誘因,重賞之下,應試員工自然會努力爭取合格。現在以考試「放水」來保證工程監督人員的供應,實在令人失望。

香港市民普遍擔心在「大陸化」的大潮下,香港的廉潔、高效、可靠的品牌受到侵蝕;更可惜的是,特區政府未有認清危機,扭轉頹勢,繼續護短。這樣,危機只會繼續惡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