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埋首校稿時,都像是一次在荊棘林中找路,你希望可以趕快通過,卻一直被絆倒,你總會突然發現語詞的相似又陌生,像橫生的樹枝,必須撥開,一而再,再而三,然後你慢慢失去了對原先判別的把握,質疑著所有模稜兩可的字詞。更慘的是,你的視力越來越差。你越來越用力地擦著老花眼鏡,覺得總是看不清楚,好像不知何處起了霧。

中文有一種文從字順的特性,當你寫了一個不那麼約定俗成的用語時,就有新的意義展開了,開了一條新路,而與原徑相去甚遠,我的質疑與停頓經常在此:作者倒底是要用哪個意思?或者,根本是寫錯字了?別懷疑,這是可能的,連馬奎斯也自承他自己的拼字確有問題。只是—-誰敢說?剛當編輯的時候,主管曾問我一本書要編多久?我到現在還是無法明確回答,每一份稿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手寫稿時代,會因字跡辨認困難而停滯速度,現在,雖然進入電腦輸入排版時代,卻又多了許多形似義異的字,一不小心就從你眼皮底下滑過去了,而你必須把它抓回來,每個字都捉回來,像個捕手。通常是你會等書印出來後才看到,然後開始想︰我為甚麼沒看到?很像這些字都穿著隱形斗篷,從你眼前大搖大擺的離去。

每一本書都是一座要穿越的樹林,只有等你穿過去後,你才能回過身來看這片風景,弔詭的是,這片風景和你穿越之前的想像,到底是同,還不是同?常是不同,甚至更美;但也可能反之。這是編輯的障礙賽,每一次都是考驗,這種考驗來自於作者或文本,他要測試你的程度。

如果人生是一條河,編輯工作很像是拿著畚箕,赤足站在湍流之中,要瀝出挾水流與俱下的砂金,如果你選錯河流,將一無所獲。不過,這個過程很長,你要很久之後才會知道。當然,當下也有當下的迷人風景,所以才會一直站在水中,直到上岸方歇。◇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