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睡覺時被自己「抖」醒的經歷?在入睡時或睡夢中,忽然渾身一個激靈,驚醒過來,還可能伴有從高空墜落的感覺。事實上,這種反應叫做「入睡抽動(hypnic jerk)」,是一種「肌抽躍」的現象。

什麼是肌抽躍?

肌抽躍是人如同突然觸電一般,肌肉發出急速而不由自主的抽動。有些肌抽躍可能是由於癲癇或腦部病變引起,但有些則是正常的生理表現。像打嗝、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動,以及入睡抽動,都是「生理性肌抽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現象。

為什麼會出現入睡抽動?

入睡抽動通常發生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前的階段。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有60~70%的人表示自己有過這種入睡抽動反應,但更多人可能不記得或根本沒有覺察到。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抽動反應呢?科學界對此眾說紛紜,有幾種常見的解釋:

一種解釋是,入睡抽動源於人體內的兩個「對立」的系統:驅動清醒的系統——RAS和驅動睡眠的系統——VLPO。當人漸漸入睡,身體逐漸放鬆、舒展,各個器官也進入休眠狀態時,也正是清醒和睡眠兩系統「交接」的過程,而這種抽動反應,可能是RAS系統的「最後掙扎」,釋放殘留能量的表現。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人睡眠不足或非常勞累等時候,大腦沒有按照以往的程序正常「關機」,某一部分先入睡了,其它部分還在活動,因此可能造成抽動反應。

有些人會在做夢時,特別是夢到腳踩空、從高空墜落時突然出現抽動。這可能是大腦試圖喚回意識的做法。

通常,睡眠環境不好、睡前喝太多咖啡、過度勞累、運動過量,都可能導致或增加入睡抽動(肌抽躍)的頻率。

怎麼減少入睡抽動?

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減少入睡抽動,讓你更安穩地深眠:

1. 中午過後,就別再喝咖啡

攝取太多咖啡因容易增加入睡抽動的現象。最好不要在下午和晚上喝咖啡。有些人喜歡在下午喝咖啡提神,反而影響睡眠,也影響了第二天的工作狀態。

2. 睡前一小時做「入眠準備」

在睡前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最好放下手機、電腦,關掉電視,停止思考複雜的工作和不愉快的日間瑣事,轉而做一些舒緩神經的事,如閱讀內容輕鬆的書籍、用熱水泡腳、閉目冥想和做瑜伽。

還可以在床角放一張滴有少量香薰精油的面巾紙,如桉樹精油或薰衣草精油,能夠幫助舒緩壓力,快速進入休息狀態。

3. 減少環境干擾

睡覺時,應保持環境的黑暗和安靜,避免有光、有人移動或說話等響動。

4. 養成規律的生物鐘

經常作息不規律、熬夜或晝夜顛倒,容易引起睡眠缺乏,導致睡眠時的抽動。最好每日在相似的時間入睡,相似的時間起床,給身體設定一個穩定的生物鐘。

什麼樣的睡眠抽動應小心?

偶爾的抽動不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影響,但有少部分人可能備受睡眠抽動的困擾,比如在入睡時連續發生肌抽躍。頻繁、連續而劇烈的抽動,使入睡變得困難,還可能引發心理上的緊張和焦慮,進而導致失眠。如果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最好是找醫生或睡眠專家諮詢。睡眠障礙、疾病或心理疾病以及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導致睡眠時的肌抽躍。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