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自古以來都很重視「重陽」這個節日。黃曆九月九日稱「重陽」,歷朝都有相關的記事,比如重陽登高闢邪、重陽高宴、飲菊花酒、賞菊花⋯⋯等等。在中國文化中「重陽節」一直是個意義深長又多彩的節日。
九九重陽
天地間陰陽相隨又互為消長,《易經》以九為陽數之極,黃曆的九月九日,日月逢九兩陽相重,故名「重九」、「重陽」、「重陽節」,也有簡稱「重節」的。中國自古以來歷代都重視重陽這個節日,反映了傳統中國注重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內涵。
重陽登高禳災習俗來源
從漢到魏晉時代已有重九登高的風俗。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記載了東漢時桓景攜家人登高避難的傳說(註1),成為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習俗的源頭。
相傳桓景是東漢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人。汝南是個非常古老的縣,古居豫州之中,建制於春秋戰國時代。東漢時某一年,汝南現瘟疫徵兆。當時桓景從高人費長房學習道術多年,聽到了費長房告訴九月九日家中有瘟疫之災;費長房並指點了桓景避災解厄的辦法。
到了九月九日那天,桓景照著費先生的指示,讓家中的人都在手臂繫上一個深紅色的小袋子,內裝著茱萸,然後一家人登高飲菊花酒以禳除災禍。等到太陽下山,一家人回到家時,果然發現,家中的雞犬牛羊都暴斃死光了。
從那時代起,重九登高飲菊花酒、佩戴茱萸囊以禳災的習俗就代代流傳下來了。
歷代的重陽習俗
慶重陽的活動在中國文化中起源得非常早。重陽節的別稱「登高節」、「菊花節」、「重九」,還有茱萸、重九糕等等的民俗節物,都反映了重陽的習俗。
漢代 佩萸飲菊花酒
《西京雜記》云:「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漢代人在九月九日佩萸,吃一種菊科植物為材料的「粉餅」,飲菊花酒,祈求長壽。可以見到過重九節、佩茱萸、飲菊酒等等的節物和習俗,在漢代就出現了。
三國時代 重陽高宴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重陽登高聚會享宴的起源也很早,在三國時代魏朝,以九月九日逢「重陽」為嘉節,帝王都重視重九,盛大舉行登高宴。
在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看到登高享宴慶重陽的喜悅,曹丕云:「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南朝重九獻壽 馬射 野餐飲宴
南北朝時代重視「重九」陽數至極且相重的吉祥義涵,宮中有重陽獻壽的作法。南朝庾肩吾《九日侍宴樂游苑應令詩》記載秋暉懷抱中,皇帝盛大的金鑾車陣、騎兵隊在重陽日巡遊皇宮上苑。重陽宴,臣子侍宴「獻壽重陽節」,是宮中重陽盛事,洋溢重陽祥瑞的光輝:
轍跡光周頌,巡遊盛夏功。銘陳萬騎轉,閶闔九關通。
秋暉逐行漏,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迴鑾上苑中。
《歲時楚荊記》記載:「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南北朝時代,一般人在九月九日郊遊並在野外飲宴,已是一種風尚。
《南齊書・卷九志第一禮上》記載,南齊一朝「九月九日馬射」,也有一說是,秋天金殺,故而講武、習射,宛如漢代的立秋之禮。
唐代賜宴
《舊唐書・卷一十三》記載,德宗一朝九月九日是飲宴的假期,下詔賜文武百官選勝地追賞為樂:「今方隅無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節日,宜任文武百僚選勝地追賞為樂。」、「癸丑,賜百僚宴於曲江亭」。
宋至清 重陽糕食俗
宋朝時,重陽節講究吃「重陽糕」。因「糕」與「高」同音,重陽節登高、吃糕,象徵步步登高。宋人吳自牧 《夢粱錄・九月》記載南宋都城商店、市場在重陽日販售糖麵的蒸糕,糕上裝飾家禽家畜的肉絲和小彩旗。
重陽吃重陽糕的習俗,代代延續,相傳到清朝,重陽糕甜甜鹹鹹的口味也代代相傳,花樣也推陳出新。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詳細記載市場店舖賣售的重陽花糕,比較好的重陽糕做成二、三層,挾有搗成細粒的堅果,另一種簡單蒸糕的只在糕面上點綴紅棗、栗子的碎片。(註2)
清代賞菊花 重陽行樂
清代時賞菊花風尚鼎盛,當時菊花又稱「九花」,據《燕京歲時記》記載,富有人家以數百盆的菊花裝飾成菊花山、菊花塔,又稱「九花山子」、「九花塔」,美不勝收。
清代的人,每屆九月九日,有出城登高的,有在風光美勝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的,也有望海、賽馬的。九月九日的各種行樂活動,文武齊聚,各取所愛,真是一時之快事。
九九重九,步步登高;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宜長宜九,共贊嘉節。
註1:《續齊諧記》原文: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曰,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註2:《燕京歲時記》原文:花糕有二種:其一以糖麵為之,中夾細果,兩層三層不同,乃花糕之美者;其一蒸餅之上星星然綴以棗栗子,乃糕之次者也。每屆重陽,市肆間預為製造以供用。(清代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