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可說是秋天裏的「極」光。九為陽數之極,九九泛指極多數,九月九日九九相疊稱「重九」、「重陽」、「重陽日」,是「喜氣陽陽」的好時光。

三國時代,曹丕(公元一八七~二二六年)給鍾繇的書信中寫道[1]:「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那時的風俗就讚稱「九九」重陽宜長宜久,並且「享宴高會」登高歡度。

登高用茱萸辟邪的風俗

一年四季裏,秋天最是雲高氣爽,秋天登高好賞景。在漢代就有關於重陽的習俗,特別登高辟邪、辟厄之說。在九月九日這一天人人相攜登高,所以這一天也稱「登高節」。

南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相傳東漢時,豫州汝南(今河南汝南縣)地方有個叫桓景的人。桓景慕道,跟隨方士費長房遊學求道多年。有一年近晚秋時,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你家中將出現瘟疫災厄。費長房並教他辟災的方法。

桓景牢記費長房告訴他的辟災方法。到了九月九日大清早,他將準備好的茱萸囊袋給家中每個人都繫上,領著家人攀登到高處,並飲菊花酒來避禍。等到太陽下山回到家中時,發現家裏畜養的家禽、家畜都暴斃死了。重陽佩茱萸、登高避災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下來了。

其它的古籍上,也有九九重陽辟惡疫、添壽的習俗記載。西漢的《西京雜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華酒,令人長壽。」又,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這一天,民間流行折茱萸插頭上來辟惡疫、禦初寒。[2]南朝梁《荊楚歲時記》也記載:「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漢至(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

山茱萸的果實(pixabay)
山茱萸的果實(pixabay)

茱萸有山茱萸、吳茱萸等的不同。三國時代《神農本草經》中提到:山茱萸一名蜀棗,味酸無毒,可以去三蟲;吳茱萸,一名藙(音同易),味辛溫,可以殺三蟲。一般都認為吳茱萸的效用好,果實有很強烈的芳香氣味,人稱為「辟邪翁」。《本草綱目》說,「茱萸取吳地者入藥,故名吳茱萸。」吳茱萸在古代長在吳地,是春秋戰國時代吳國一寶,現在處處都有,江浙、蜀漢尤多。茱萸在九月九日熟透、氣味芳烈,可折下茱萸的果實以辟惡氣。佩茱萸、插茱萸是古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重要民俗,因此重陽節也有了「茱萸節」的別稱。

到了南宋,民間普遍以菊花、茱萸入酒做成飲品,以辟邪、延壽、消厄。如《夢粱錄》記載,南宋當時「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 」

在《易》數中,九是陽數的極數,諧音「久」,換言之,也是長壽的象徵,所以這一天也是民俗中的「敬老節」、「老人節」。然而,物極必反,禍福相倚,過了九九重陽,一年金秋亮麗也走到盡頭了,金黃轉入蕭颯、衰落,陽消陰長更加明顯快速了,所以也有「陽九之厄」的說法。《夢粱錄》說「辟邪翁」茱萸和「延壽客」菊花,都是消陽九之厄的吉祥物。

登高插茱萸,重陽佳節倍思親

唐朝人很重視九九重陽節,承傳了登高聚宴的古文化,親朋共聚,臂繫茱萸、飲菊花酒歡宴。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記載了「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唐開元初年,當年十七歲英姿煥發的少年王維,身在異鄉長安,體驗了人人插茱萸歡度重陽的京城景象,寫下一首傳頌千古的佳節思親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詩讓茱萸成了人間「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代言,和天空的中秋明月齊名。

王維少年就離家上京遊學。金風颯颯、秋思飄飄的重陽節裏,長安的錦繡風情、茱萸的芳烈氣息,讓少年的他思鄉情懷澎湃激盪,終而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藉以抒懷。《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呼應了重陽節民間登高、插茱萸辟邪的時俗,更以一串茱萸為離家的遊子傳達了思家、思親的心意。

「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凸顯了中華文化珍重天倫的特色。家在東都洛陽的唐代宰相張說有詩《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其一》寫重陽茱萸節情景,同樣是蕩漾著造化之景、人倫之情:

家居洛陽下,舉目見嵩山;
刻作茱萸節,情生造化間。

「願陪九九辰,長奉千千曆」[3]!將逢金秋的極點—九九重陽時,登高走走,歡暢聚聚,聞一聞久違了的茱萸香吧!

[1] 曹丕《九日與鍾繇書》。
[2] 周處《風土記》:「俗尚此曰,折茱萸房以插頭,言闢除惡氣而禦初寒。」
[3] 唐代詩人薛稷的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逢重陽,茱萸讓人思親!圖是山茱萸的秋實果肉。(pixabay)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逢重陽,茱萸讓人思親!圖是山茱萸的秋實果肉。(pixabay)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