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長宜久,九月九日重陽節俗
九月九日重陽來!慶重陽的活動在中國古代起源非常早。據漢代《西京雜記》云:「九月九日佩萸、更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據《說文解字》解,餌是「粉餅」,蓬是菊科植物。
在曹丕(公元一八七年~二二六年)〈九日與鍾繇書〉中,也可清楚看到登高享宴和九九重陽的關聯,書云:「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唐《歲華紀麗》記載:「魏文帝與鍾繇書曰,九月九日草木徧枯而菊芬然獨秀,今奉一束。」
可見配戴茱萸登高、飲菊酒、賞芳菊和長壽相關的節俗,傳今已經二千年了。自是,古來的重九吉祥物:菊花、菊花酒、茱萸和助壽點心美食,必然是登高宴饗必備的應節食品。
從漢朝至今,代代頌重陽之壽,不僅在民間盛行,在宮中也很隆重。從各朝代不少的賜宴應令詩、應制詩中可以看到彼情彼景。例如,南朝梁瘐信肩吾有〈九日賜宴樂遊苑應令詩〉,詩吟:「獻壽重陽節,回鑾上苑中」。
九九重陽,登高辟邪傳說
天地間陰陽消長又相倚,中國文化中探究天地陰陽五行成果豐碩,《易經》是以九為陽數之極,黃曆的九月九日,日月逢九兩陽相重,故名「重九」、「重陽」、「重陽節」,也簡稱「重節」。中國人自古以來重視重陽節,反映注重天人關係的中國文化。
重陽登高聚會享宴的起源也很早,故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茱萸、菊花節等等的稱呼。
九九重九,步步登高;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宜長宜久古言嘉節。從漢到魏晉時代已有重九佳節登高的風俗。關於重九登高的記載,南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云: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相傳桓景是東漢汝南(今河南汝南縣)人,汝南則是個古老的縣,古居豫州之中,自春秋戰國時代建制。東漢時代某年,汝南將現瘟疫,費長房告訴隨著他遊學多年的桓景,讓家人在手臂上配戴茱萸、登高飲菊花酒以避災。是日桓景帶著家人登高避禍,太陽下山後回家時,果然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都暴斃而死了。從那時起,重九登高避災的習俗就代代流傳下來了。桓景若不信賢者之言,後果將如何呢?不分老老少少都將罹難,悽慘的結局不想而知。
(未完,下周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