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宣讀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洋洋灑灑近五萬字,除了政治如政治改革及廿三條立法輕輕帶過不作探討㚈,有關經濟發展和改善社會民生的議題都幾乎鉅細無遺有所觸及。

最大受惠的是社會中上階層,尤其是地產霸權,因為重中之重的土地和房屋政策,主要目的是重建所謂置業階梯,穩定地產市場,確保發展商長做長有長賺。更重要的是,在新界擁有大量廉價農地的發展商大有機會藉著釋放土地的價值套現,面對當前不可逆轉的改朝換代,倘若最終決定不再留港發展,亦可賺取最後一桶金。

最低下的基層群眾,只能得到小恩小惠如交通費用補貼及增加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真正社會保障的全民退保計劃卻隻字不提,而標準工時的制定,當然也是遙遙無期。

同是執行中共制定的治港政策,林鄭月娥比以權謀私的梁振英高明的地方,就是擅於包裝,懂得避重就輕,而且因為熟悉政策和政府運作的關係,提出的政策措施都經過詳細的考慮,有板有眼,並非689說了就當作做了的空口講白話。

對於過去五年來生活於水深火熱著重眼前利益的普羅市民,實不無迷惑作用,至少是舒緩了一定的社會壓力,所以施政報告公佈後,港大的民調顯示評分是回歸以來第三高分,僅次於曾蔭權2005年上任和2007年連任時發表的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反映的其實並非林鄭月娥的思維,而是以習核心為首的中共之最新治港策略:減少政治爭拗、積極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以換取社會穩定和諧,換取時間空間,以便中共充份利用香港的剩餘價值,為中國於未來十年完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服務。

有理由相信,回歸二十年,隨著中國大陸的急速發展和香港的停滯不前,兩地經濟力量對比的轉變,以及本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惡化,中共對港政策的根本思維「長期打算,充份利用」雖然仍未改變,因為香港仍然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但所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已經變形走樣,全不是原來的一回事。「一國兩制」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原來的構想是以兩制保住「香港模式」,並以之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楷模,在大陸複製十個以至百個的香港。

但今時今日,中國已經以自己獨特的官僚國家資本主義發展起來,財大氣粗,自以為是,香港僅餘的利用價值就只剩下與國際接軌的金融中心,而如非大陸在上海和深圳的金融市場兩年前暴跌,半生不死,無法發揮應有的融資和資本國際化作用,人民幣和國債國際化也亟須香港肩負中介平台的歷史任務,所謂「一國兩制」恐怕早已棄如敝屣,提早完結。

不過,所謂「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就已經名存實亡,因為二十年來的政治實踐,充份證明以本地資產階級和港英官僚餘孽為核心的政權全不中用,不思進取,只懂吃政治和經濟免費午餐,從無長遠打算,不作為、不投資,從不信任人民又在港利益越來越大的中共看在眼裏,終於按捺不住,決定赤膊上陣,直接規劃香港的未來發展,而所謂治港班子,只淪為直接聽命中央、依照指示辦事的傀儡政權而已。

既然沒有「港人治港」,所謂「高度自治」當然無從說起,而林鄭月娥不談政改,因為中共從來沒有打算給予香港民主,要不是香港現階段還有點利用價值,相信中共已經乾脆直接用「京人治港」統治香港了。至於不提廿三條立法,並非厚待港人,而是避免政治爭拗,阻礙施政,反正現在袁國強已經可以鑽盡普通法的空子,以法制人,而香港的法律界亦已集體跪低,再無異議。

因此,再以為2047年才是大限的政治論述根本就是廢吸的偽命題,香港的前途最短恐怕只有五年,最長也不會超過十年。願意不願意也好,中共已經操控和決定了香港的命運,一旦消失利用價值,相信情況不是最差,只會更差,港人只能自求多福,好自為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