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行進至玄宗朝廷的中後期,幾乎成了小人當道、忠臣沮折的亂政時代。讒佞奸臣們相互傾軋,肆意攬權,揮霍著大唐盛世的最後一點福祉。自李林甫為相「養成天下之亂」,後來居上的楊國忠更把盛唐推向一蹶不振的地步。

玄宗初即位時,宰相姚崇提出「十事要說」,闡明君主的治國理念。其中為政「先仁恕」,外戚「不任台省」,皇帝「不褻狎大臣」、「接之以禮」,群臣敢於「批逆鱗,犯忌諱」等數則建議皆與親賢遠佞有關,堪作後世萬代法。玄宗對楊國忠的寵信,卻違背前賢的金玉良言,為自己埋下番兵作亂、倉皇奔蜀的禍患。

史書載,楊國忠早年只是一個市井無賴,嗜酒好賭,時常窮困潦倒,為宗族鄉人所不齒。他一度流落他鄉,仕途不得志,靠人接濟度日。若非遠房堂妹楊貴妃寵冠后宮,只怕楊國忠永無出頭之日。那麼,他是怎樣一步步躋身廟堂,進而動搖國本呢?

日本畫家細田榮之所繪楊貴妃畫像。(維基百科)
日本畫家細田榮之所繪楊貴妃畫像。(維基百科)

椒房貴戚,朝中寵臣

楊國忠本名楊釗,三十歲時離家,至蜀地從軍,從事屯田工作。雖然做出一點成績,他卻不為節度使張宥所喜,只得到新都尉的官職。任期滿後,楊國忠的生活仍然困窘。

雖說在蜀地處處不得志,楊國忠卻因與當地富豪、宗親的往來,為日發跡達埋下伏筆。他依附鮮于仲通,時常得到接濟;又與遠方叔父楊玄琰一家過從甚密,因與其女、後來的虢國夫人有私,出入毫無顧忌。

楊家有女初長成,楊玄琰的幼女一朝入宮,便成為豔冠群芳的楊貴妃,三個姐姐也遷至京師,備受玄宗眷顧。天寶初年,蜀地的節度使章仇兼瓊與李林甫不和,聞楊妃獲寵,故請鮮于仲通結交京城的楊氏姐妹,以作內援。仲通則推薦了更合適的楊國忠。兼瓊見他形貌高大,談吐流利,便請他赴長安與楊氏結交,並贈送價值百萬的財貨。

楊國忠不負所託,再次討得楊氏姐妹的歡心。諸楊日日在玄宗面前讚譽章仇兼瓊,並誇讚楊國忠擅摴蒲遊戲。因而,兼瓊遷為尚書,楊國忠也被授予金吾兵曹參軍等職位。楊國忠雖然不學無術,卻有幾分算數能力,一次在宮中侍宴,他掌管樗蒲的記錄,計算準備且分毫不差。玄宗甚為欣賞:「度支郎才也。」遂授監察御史。

得皇帝賞識,又能出入宮禁,楊國忠成為玄宗朝一支後起的外戚力量,未及一年便身兼十五餘職。天寶7年(公元748年),玄宗大封楊氏宗族,楊妃姐妹被封為國夫人,楊國忠也遷為給事中,兼御史中丞、專判度支等職,其府宅更是奢華逾制。

然而他行止輕浮、才學有限,又以外戚進仕,時常被朝臣指指點點。貪戀榮華富貴的楊國忠,自然不甘於久居人下;而他也明白所擁有的一切皆來自皇帝寵遇,便通過楊氏姐妹的關係,探知玄宗好惡,以迎合其心。每次面聖,楊國忠總能切中皇帝所欲,被蒙在鼓裏的玄宗卻以此為能,對他「恩幸日隆」。

得知玄宗好財利,楊國忠便進言,如今天下太平,不如把各州縣囤積的糧食、布帛,變賣成輕便的財貨供養京城;再把各地的多項租稅換成布帛,充實天子禁藏。第二年,玄宗率百官參觀府庫,見到金銀財帛積如丘山,便產生國庫之富,古今罕有的錯覺。他對楊國忠更是讚賞不絕,賜其紫金魚袋,兼任太府卿,掌管國家財政。

天寶9年,楊國忠因本名「釗」字犯圖讖上「金刀」二字。為表忠心,他主動奏請玄宗為自己改名。或許被大奸似忠的表象迷惑,玄宗非常高興,為他賜名「國忠」,以示嘉獎。

依附李林甫 狼狽為奸

當年的小混混搖身一變,赫然成為朝中新貴。然而置身朝堂,也等於捲進了權力角逐的中心。楊國忠雖有玄宗和楊妃的佑護,在外朝卻缺乏一定的根基與實力,憑藉狡黠精明的心思,他很快選中權傾一時的奸相李林甫,作為他立足官場、壯大勢力的棲身大樹。

而李林甫正為擁立壽王為儲君失敗而懸心,伺機扳倒新立太子李亨。他也看中擁有外戚身份的楊國忠,因其無德無才,將來難以撼動自己的地位,遂有心拉攏,充當自己構陷朝臣的打手。這樣,兩個城府深沉又各懷鬼胎的奸臣暫時結成聯盟。

尚書韋堅本與李林甫為姻親,彼此交好,但因他是太子內兄、受皇帝重用而遭李林甫忌恨。同時,節度使皇甫惟明不滿李林甫專權,曾入朝勸玄宗罷相,改用韋堅。李林甫懷恨在心,欲藉詆毀二人達到廢太子的目的。天寶5年元宵節那天,韋堅與皇甫惟明在宮外舉行宴會,被李林甫抓到把柄。

他指使御史中丞楊慎矜出面彈劾,說韋堅身為外戚卻私會邊將,是為密謀擁立太子登基之事。楊國忠、吉溫、王鉷等人相繼誣陷。玄宗被一群小人的讒言迷惑了聖聽,遂將二人貶職外放。太子大為惶恐,只得以休妃自保。

通過韋堅一案,楊國忠以「怙寵敢言」被李林甫賞識。每有大案,他第一個誣告揭發,李林甫則在暗中構陷,固己權位,樹己官威。幾年下來,太子的姻親及支持者多為楊國忠所害。李林甫還在京城另設推院,與楊國忠等人狼狽為奸,屢興大獄,誣陷、冤殺的人士竟多達數百家,揹負累累血債。

無論是愛屋及烏或是栽培新人,玄宗大有讓楊國忠取代李林甫之意。小人以利相交,利盡則散。專權多年的李林甫自然不甘心將一生鑽營的權勢拱手讓人,而楊國忠羽翼已豐,亦不滿於久在權臣之下。因而,李、楊二人很快從謀害太子的同盟,變成勾心鬥角的政敵。

年輕的楊國忠畢竟有帝妃的寵眷,逐漸在權力的爭奪中佔了上風,李林甫昔日的心腹也見風使舵,暗中倒向楊國忠一邊。而楊國忠壓制李林甫的方式,與廢太子之計無二,即剪其羽翼,斷其臂膀。天寶8年和9年,楊國忠分別誣告李之親信、京兆尹蕭炅及御史大夫宋渾,將他們貶至外地。

李林甫真正的落敗始於京兆尹王鉷一案。王鉷依附李林甫而仕途順達,身兼二十餘職,位勢似在楊國忠之上。楊國忠妒恨在心,欲除之而後快;李林甫為制衡楊氏,仍然視為親信。恰逢王鉷之弟造反事泄,楊國忠藉此大做文章,告發王鉷有合謀之嫌,李林甫則上疏為其辯解。

王鉷終究含冤而死,楊國忠繼續追究此案,搜查出李林甫與王鉷兄弟私交往來的「證據」,又唆使左相陳希烈等人助陣彈劾。玄宗雖未追究李林甫的罪責,卻已存芥蒂,疏薄遠之。

李林甫在權力的鬥爭中頻頻失利,終於抑鬱成疾,於天寶11年(公元752年)老病而死。此後,楊國忠正式接替他的位置,成為玄宗朝又一大奸相。(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