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來說,如今的孩子面對的世界充滿了危險和挑戰。當涉及到科技、社交媒體、手機、約會、酒精和毒品等熱門話題時,家長們知道如何應對,甚麼時間是正確的放手時間嗎?
雖然專家們一直說,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需要因材施教,但他們也同意,在一些關鍵的成長點上,是有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的。
乘坐公共交通
獨立地使用公交上下學和會朋友,是很多孩子迫不及待想要做的事情。
但專家說,孩子獨立使用公交的年齡取決於各自的家庭,要考慮孩子在哪裏上學、在哪裏住、父親和母親誰在工作,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應變能力有多強。
專家說,很多高中生會乘坐火車和汽車上下學,到15歲時,他們應該能夠自信地使用公共交通了。
然而,家長有責任確保孩子在任何意外和緊急情況下都有應急方案。比如,如果錯過一班火車怎麼辦?坐過了站怎麼辦?如果有陌生人搭訕,孩子覺得害怕時該怎麼辦?
專家說:「在孩子獨立乘車前,最好先和他們練習這些問題。也許在學校假期或周末時,你和孩子一起乘坐公交,在你在場的情況下,看看孩子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承受能力、果斷性和自信程度。「家長通常會擔心孩子會遇到壞人。那麼就確保孩子有成熟的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出現問題時,能夠以適當的方式應對,逃離危險,在需要時尋求幫助。」
約會
華人家長大多都是反對「早戀」的。事實上,從孩子口中聽到「約會」這個詞時,很多西人家長也會害怕和擔心。
青少年教育作家華萊士(Rowena Wallace)說,不同的年齡「約會」有不同的意義。
她說:「比如,你的孩子13歲,在打網球,她/他有一個特別的朋友,經常一起搭檔打網球,這沒有甚麼危害……但16歲的約會就完全不同了。當孩子18歲,要出去玩時,家長有權對其外出提出期許和要求。」這包括家長在場監督。
當你的孩子有了特別的朋友,家長需要耐心地引導,告訴孩子和異性交朋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可能會發生甚麼,教導他們要尊重彼此。
華萊士說,在外面過夜,即使是年齡大一些的青少年,也不應該鼓勵。「家長不應該害怕設立規矩,並執行這些規矩。如果不加管教,任由孩子隨便行事,很顯然就會導致性行為,但他們在這方面還沒有準備好。他們畢竟還都是孩子。」
酒精和毒品
華人家長也許能管住自己的孩子在家不沾酒和毒品,也要求他們在外面不能碰這些東西,但如果他們去參加朋友聚會,被朋友強迫嘗試呢?他們害怕自己不順從,會從此以後被人嘲笑,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媒體曾報道過一個故事,講述一個美國家長佛克斯(Bert Fulks)如何從一個聚會中解救自己的兒子的。
佛克斯是個牧師,並曾是牧師的兒子,他知道在如今混亂的環境中成長有多困難。他曾走訪全美很多的戒毒所,與裏面的青少年對話。期間,當他問:「有多少人曾面臨這樣的情況:一些令你不舒服的事情開始發生,但你沒有走開,主要是因為你覺得沒有出路?」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手。
對孩子來說,來自同齡人的壓力(peer pressure)的影響是巨大的。
佛克斯信任兒子丹尼(Danny),並希望兒子在需要他解救時也能沒有負擔地信任他。
他想了一個點子,讓兒子在遇到情況時能向他求救,同時又不會在朋友面前丟臉。
具體操作方法是:
比如說,丹尼去了一個朋友聚會,突然遇到了令他感到不舒服的情況(如涉及酒精或毒品),他只須發送一條寫有「X」的信息給爸爸、媽媽、姐姐或哥哥,任何接到信息的人都會這樣做:
等幾分鐘,給丹尼打電話。電話接通後,對話將是這樣的:
「Hello?」
「丹尼,家裏發生了一些事,我現在需要去接你。」
「發生了甚麼?」
「我到了再告訴你。你準備好5分鐘之後離開。我在路上了。」
這時,丹尼會告訴朋友家裏發生了一些事,家人來接他,他需要盡快離開。
佛克斯說,為了讓這個「X計劃」有效進行,孩子需要知道,他們之後不會為試圖逃離的情況而受到懲罰或「嚴刑拷問」。佛克斯認為,家長和孩子彼此信任和尊重是讓孩子遠離麻煩的唯一途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