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6歲的陳先生,7年前第一次發生輸尿管與腎臟結石,當時是以輸尿管鏡碎石,但日後結石反覆發生,每年都出現2~3次。半年前因腰部左側劇烈疼痛,並且出現血尿而就醫,檢查發現左腎有多顆結石,最大的約1.4厘米;左側輸尿管有一顆約1.9厘米結石,已引起輸尿管阻塞導致腎水腫。

後來經由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後,並置入輸尿管導管(雙J管),先解決阻塞的問題,剩餘的輸尿管結石與腎結石續以體外震波碎石完成治療。治療後因出現持續腰痛、發燒而提早回診,竟發現輸尿管中有多顆結石堆積引起阻塞;而雙J管已置入近3個月,欲予以更換,不料表面已有結晶體附著,造成拔除困難,故再次進行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把附著的結石擊碎,再更換新的雙J管,才能繼續進行腎結石之治療。

輸尿管導管易鈣化結晶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生周固說,在治療輸尿管結石後,置入輸尿管導管(雙J管),目的是要排除輸尿管阻塞,維持輸尿管暢通;放置時間需視病情而定,從幾天到數個月不等,通常不得超過3個月,要視病情取出或更換,並定期回診追蹤。

周固提出,根據研究統計顯示,雙J管放置未滿6個星期,生成鈣化結晶體的機率有9.2%;放置6~12個星期,則有17.5%的機率;放置超過12個星期,會有76.3%的機率;當放置超過6個月時,斷裂與位移的可能性大增。

形成鈣化結晶的因素

周固表示,造成雙J管周圍形成鈣化結晶體的危險因素,主要是放置過久,有結石病史或好發結石體質,還有泌尿道感染、尿液呈鹼性、懷孕(約6~8星期就需更換),以及雙J管本身的材質。

鈣化結晶的處理方式

雙J管周圍的鈣化結晶體要怎麼處理?周固說,如果結晶體含鈣的成份,就可用X光照出,採體外震波碎石處置;如果結晶體含尿酸的成份,要用超音波、CT確認,據結石的不同位置,分別可採用輸尿管鏡碎石、經皮腎穿刺內視鏡碎石(PCNL)、膀胱鏡碎石等治療。在治療的同時也會服用抗生素預防其它感染。

日常生活之叮嚀

周固提醒,有放置雙J管者,應依醫生指示按時回診追蹤、拔除或更換;平時留意有無發燒、腰痛等不適症狀,倘有不適應提早回診;日常生活中避免進行仰臥起坐、倒立、劇烈運動,以免使導管脫落、位移;多喝水,以減少感染、結石復發的機率。有結石體質者,由於較易發生鈣化結晶體附著雙J管表面,甚至形成結石,致使雙J管拔除困難,應更加注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