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發炎是一切疾病的元兇,因此要多攝取抗發炎(消炎)食物,如:薑黃、全穀類、新鮮蔬果、魚類、橄欖油等。不過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也充斥著促發炎食物,除了會誘發炎症之外,還會加重發炎程度,最好少吃。
發炎與感染
許多人對發炎(inflammation)與感染(infection)混淆不清。雖然發炎與感染可以同時發生,但是感染只是發炎的原因之一。
《英文大紀元》(EET)健康專欄作家馬齊歐醫生(Dr. Victor Marchione)解釋說,發炎是身體對生理壓力的一種反應,例如:身體太過勞累,或者有了傷口時,就可能導致發炎;如果身體被感染(像青春痘、感冒、紅眼病等),也會導致發炎。
人稱醫學之父的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認為,發炎是致病物質在體內轉化的過程。它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
一般而言,發炎的表徵是熱、痛、紅、腫,當這些症狀發生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身體哪裏發炎了,需要吃藥、休息或改變飲食來對抗並治癒它,這種發炎是好的,因為它可以發出警訊讓身體對抗疾病。
但是有一種發炎叫作無徵兆發炎(Silent inflammation),就非常不好,因為它可能不會痛,所以你無法察覺身體正在發炎。它慢慢地使健康惡化而形成慢性疾病,會對人體組織和器官造成莫大的傷害,如果發生在腦部或心臟等重要器官上,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2大類促發炎食物
在現代生活環境中,促進發炎的食物相當多,但是馬醫生認為糖與氫化油是最主要的2大類,要盡量避免。
⑴ 糖
糖是導致體內發炎的罪魁禍首,尤其是白糖,它隱藏在日常的飲食中,無所不在,如:麵包、蛋糕、朱古力、可樂、汽水及各種罐裝飲料,甚至許多中式料理都含糖。攝取過量的糖會誘發身體釋放出促發炎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到血液中,產生發炎反應。
⑵ 氫化油(反式脂肪)
促發炎食物的第二大類是氫化油(Hydrogenated oils)。植物油氫化是20世紀初期發明的食品工業技術。氫化過程會改變脂肪酸的分子結構,讓油更耐高溫,不易變質,增加保存期限。但不完全氫化時,部份的脂肪酸結構會變成反式結構,產生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會破壞血管內壁細胞,容易誘發全身性發炎(systemic inflammation)。
這種部份氫化植物油被大量運用於市售包裝加工食品、餐廳的煎炸食品中。此外,動物脂肪在精製去味過程時,會生成少量的反式脂肪,反覆煎炸也會產生反式脂肪。因此在購買加工食品時,要注意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而高溫煎炸食品也要少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