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前透支市場需求以及淡季效應之下,深圳樓市開始「退燒」,7月呈現量價齊跌的局面。與此同時,之前一度火爆的中國土地市場也出現降溫跡象。此前拿了「地王」地塊的房企,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

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公佈資料顯示,7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價格為56,720元/平方米,環比下跌8.15%,為2012年以來環比最高跌幅。

自2016年3月25日深圳施行樓市調控政策以來,4月份至今,深圳樓市成交量明顯下降。深圳中原研究總監王飛表示,進入7月以來,市場一、二手成交量表現依舊不見起色,「地王」的短期刺激效應也在逐漸消退,再加上淡季效應的疊加,這種低潮的成交走勢可能仍要持續一段時期。

土地市場現降溫跡像

除深圳樓市「退燒」外,土地市場也出現降溫跡像。業內人士稱,對於房價上漲過快與「地王」頻現的城市來說,未來的走勢仍面臨不確定性。受此影響,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的火爆行情已出現回落跡像,地價漲幅有所放緩。

目前金地集團、融創中國等企業已經開始減少拿地規模。

2016年上半年,中國土地市場「地王」頻頻湧現。對此,國土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在貨幣寬鬆政策影響下,房企的融資成本下降,資金充裕;二是在整體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新產業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級政府面臨較大的財政壓力,而土地出讓收入成為政府創收的主要來源。此外,部份國企迫於行業整合壓力,也促成了過度競爭拿地的局面。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由於房企之間競爭激烈,平均拿地價格上漲幅度達到了31%,而一線城市實際拿地成本漲幅更高。對於未來市場而言,這些標桿房企因為拿地成本普遍增加,未來房價一旦進入調整周期,很可能面臨巨大的銷售難題。

有開發商表示,現在已經陷入兩難中。如果拿地,就像是一場賭博,若將來房價下跌,企業將因高企的債務而陷入困境;但如果不拿地,等於沒有專案,企業還是無法生存下去。◇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